高创:驾考乱象,到底谁被 “架”着“烤”?
截至2014年末,我国机动车驾驶人已突破3亿人。按照交通法规要求,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而大大小小的驾校是司机通过驾考取得驾照的主要渠道。不过,一面是驾校收费近年持续上涨,部分城市2015年的学车价格突破1万元,“上市驾校”毛利率普遍超过50%;另一面则是一些地方屡屡上演“驾考腐败”,考官违规收受的“驾考红包”达到千万元之巨。(4月14日新华网)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有过一段论述:“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只要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20%,就会活泼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面对“上市驾校”毛利率普遍超过50%的现实,岂止资本会“积极的冒险”,恐怕驾考行业已经开始冒险,甚至不顾法律了,屡屡上演“驾考腐败”的乱象。
在驾考乱象丛生的今天,驾校为刀俎,考生为鱼肉,广大驾驶考生只有被动挨宰的命。驾校培训学费节节攀升,模拟费、补考费名目繁多,学车贵、学车难竟也成为了社会难题。当学习驾驶成为市场“刚需”,驾校学费难免水涨船高,考生只有舍得掏更多的钱,才上得了驾校的车,考生成了架在火上待烹的羔羊,何来反抗的力量?
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的驾驶培训实行社会化,由交通主管部门对驾驶培训学校、驾驶培训班实行资格管理。驾驶培训学校、驾驶培训班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学员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驾驶技能的培训,确保培训质量。社会化的驾驶培训学校、培训班盯着驾考行业巨大的利益蛋糕,难免上演“驾考腐败”的戏码。驾驶学校抱成团,通过协会定价等集体涨价的方式获得暴利。一旦被市场利益吞噬,驾校往往成为违规管理部门、考官和考生之间的驾考掮客,培植了丰沃的腐败土壤。驾考行业、驾校企业如何面对利益“坐怀不乱”,考虑的是遵章守规,拷问的是行业良心和企业良心。
交通管理部门、考官不是驾考的座上宾,更不应成既得利益者。妄想通过权力进地寻租,往往适得其反。近日刚刚二审宣判的湛江史上最大驾考受贿案,湛江市车管所原所长梁志雄受贿22.46万元,获刑10年。据了解,这起案件中,39名涉案考官主动上缴红包共计2100余万元。多么令人嗔目结舌的数字,权力寻租,寻来的是腐败的苦果。治理丛生的驾考乱象,需要管理部门把权力放到阳光下晒一晒,亮一亮,让公众看一看,评一评。否则,将被放到法律的火焰上“烤一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