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取消艺术加分 能否让艺术教育回归本真

25.02.2015  14:14
原标题:高考取消艺术加分 能否让艺术教育回归本真

  一直以来,由于与升学挂钩,艺术学习和艺术教育都变得越来越功利。近几年还经常爆出体育特长生和艺术特长生加分存在违规和虚假操作的现象,令此类跑偏“艺术教育”饱受大家诟病。

  去年9月初,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本次改革对两类加分加大了规范力度,决定从今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曾经“风靡一时”的艺术教育在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后能否“返璞归真”,大家充满期待。趁着学生放寒假,记者走访广州市内多家艺术教育培训机构、采访学生、家长以及相关教育专家。探讨取消加分后的艺术教育应如何回归本真。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加上高考艺术特长生可以加分“诱惑”,让很多父母从儿女幼儿阶段的教育就开始“发力”,关注艺术教育。但现实情况是现在很多中小学校艺术团体不再担负普及艺术教育的使命,而是热衷参加各种比赛拿奖,学校的优质艺术教育只有少数人能享受到。

   跑偏的“艺术教育

  广州白云区的文小姐本想把小孩送进小学的小提琴艺术团,结果没被录上,后来才知道选入艺术团的都是从小接受专业训练的,水平很高,学校的优质艺术教育只有少数孩子能享受到,跟大多数孩子基本无关。

  一边是校园艺术教育资源的“匮乏”,而另外一边却是校外各种艺术培训班的兴盛,不管儿女有无兴趣爱好,不少父母便给他们报名各种名目的培训班。“9时到11时学习舞蹈,12时到15时学国画,16时到18时拉二胡,晚上复习一天的功课。”一谈起曾经小学的假期生活,今年初一的文蓓尤记当时情形。3岁习舞,5岁学画,8岁接触二胡,文蓓“牺牲”业余时间换来了全国少儿舞蹈业余组6级、全国少儿绘画业余组5级、全国少儿二胡业余组8级证书。

  “艺术教育不应只重技术,应更加注重人文内涵。”北大教授、著名美学家叶朗曾对当前中国青少年的艺术教育感慨道。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普遍心态、功利心理催生了艺术教育的虚假繁荣和本末倒置:艺术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审美,而是为了掌握技能;培训没有基于孩子的兴趣,而是出于家长的焦虑;考级考证没有立足孩子的实际,而是出于家长的要求。

   取消特长加分项目

  近几年,有关体育特长生和艺术特长生加分违规和虚假操作的现象也经常见诸报端,大家对跑偏“艺术教育”何时能归真越来越关心。对此,从去年9月初,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备受万众瞩目的一项政策就是对两类加分加大了规范力度,从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取消艺术特长生加分 “艺术教育”该何去何从?

  虽然没有艺术加分,但仍有父母想“另辟蹊径”,想方设法让儿女考上一所好大学。程源是广州某高中的一名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不是特别好,父母想让他学艺术,获得高考加分进一所好大学,没想到现在取消了艺术加分,所以父母准备想让他转为艺考生,报考美术学院。艺术特长生和艺考生走的是两类不同的招生方式。艺术特长生属于自主招生,报的专业是非艺术专业,可以进入经济学、新闻学、心理学等普通专业学习,将来就业范围也比较广。而艺术类考生的报考专业就是艺术类,比如绘画、表演等。因此,特长生转艺考,对于家长跟考生来说,是一种“无奈”选择。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特长生高考加分后,有一部分准备走艺术加分这条路的考生和家长,选择让孩子转为艺考生。

  取消特长加分除了对部分父母有一定“打击”之外,另外受影响当属校外艺术教育培训机构,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有些培训机构已经开始调转方向。

  李老师在广州体育学院附近的一家体育培训机构工作,他介绍说,以前为了争取体育特长生加分,一些学生会借助培训机构这个平台参加一些公开的高水平比赛,拿下好名次。而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的政策出台后,培训机构做的主要还是对学生的日常培训,业务也主要转向艺考生培训类型。幼儿艺术教育重素质

  虽然取消体育、艺术特长生加分的政策已经出台,但记者在采访过程发现,幼儿教育阶段的各种兴趣班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太大的变化,一些地方各种兴趣班还是备受父母的推崇:如舞蹈班、钢琴班,不过记者发现,与升学脱钩后,带小孩过来参加兴趣班的父母,不少更看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报名让孩子参加“钢琴班”、“美术班”、“舞蹈班”、“表演班”是想让孩子发现自己的天赋。

  在白云区松南路一家培训机构,带孩子来练习民族舞蹈的曾姨表示,幼儿艺术教育考虑的应该是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发掘她们的天赋,而不是赋予太多的功利性的东西。“不快乐的艺术教育难成功,还是要她们喜欢才行啊,如果强扭着过来学也没用。

   专家:艺术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

  知名教育问题专家熊丙奇认为,目前有艺术爱好、艺术特长的学生升学主要有三条路选择:一种是通过艺术加分进入大学;一种是通过艺术团招生入学;第三种是通过艺考进入艺术类院校。而我国高考加分政策实施多年来,已经发生异化。为维护高考公平,规范、清理高考加分项目势在必行。

  但是要让艺术教育回归本真,取消艺术加分远远不够。“有些人认为取消奖励性质加分,学生就会真正注重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那不现实”,熊丙奇认为,“取消高考加分之后,如果在高考录取中,高校还是只关注考生的高考科目总分,而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特长,那艺术教育就很难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

  学生一旦成绩不好,就改学艺术,导致许多艺术生成为流水线上的产品,最后真正对艺术感兴趣、从事艺术类工作的少之又少,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存的高考制度以及单一评价标准存在一定问题,熊丙奇认为中国教育用一种标准评价学生,致使艺术教育也变成了知识化技能化的教育,根本不注重学生的艺术修养。只有让学生对艺术真正有兴趣,让每个学生自由去选择才是最重要的,不能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艺术教育才能真正回归。

   观察眼

   艺术教育回归,家长是“七寸

  艺术特长一直被视为升学的“终南捷径”,取消这条捷径,学校艺术教育能否回归本真?恐怕还有待观察。因为靠艺术入学的路并没有完全堵死,还有艺校可考,还有一些高校在自主招生。

  长期以来,艺术教育跑偏,既有政策性,也有现实性,家长搅局是最大推因。艺术教育回归本真,家长教育是关键。论语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来要求谦谦君子,这里的“”虽然不是指游戏,至少古人不怎么关注它的谋生功能,而是把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作为一种君子必备的素养。许多家长把艺术教育视作孩子立于竞争不败之地的本领,也有现实原因,只是过犹不及,过于强调艺术的功利性并不是好事。爱好才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本身不想学,想学好是不可能的。

  同时,学校要因材施教,家长也要如此,对孩子的智力、天分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并据此选择最优教育方案,不要强人所难,事事替孩子做主。充分尊重孩子,让孩子自由发展,让孩子成为身心健康的人,成为具有幸福感的人,成为能够与社会融合的人,才是家长的目标,为人父母者应该回到这个共识上来。对待孩子的艺术教育,如果孩子有兴趣,哪怕没有多少天分,也可以鼓励其参与,从参与中收获快乐。如果没有兴趣,就不要苦苦相逼,弄得大家都不开心。毕竟人生之路漫长,孩子成长有无限可能,一张证书不能说明什么。给孩子时间,给孩子信心,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