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赣高速垮塌桥通车不足10年 官方称疑超载所致
6月19日,出事的匝道桥和4辆满载瓷土的重载五型货车掉落地上。 新华社发
6月19日凌晨3时许,位于粤赣高速广东河源城南出口的匝道桥突然垮塌,鱼贯行驶在匝道引桥上的4辆大货车瞬间栽落十几米高桥底,造成1死4伤的悲剧。据了解,城南匝道引桥,是粤赣高速上一个按设计使用年限一百年标准建造的出口,目前通车时间不到10年。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方面称,从现场情况初步判断,怀疑事故为超载车队所致。不过,常年在此行驶的一些司机却认为,该匝道桥的建造质量不合格才是主要祸因。
□事发
匝道桥垮塌4车坠落,致1死4伤
“听见‘轰’的一声闷响,我还以为是地震了。”距塌桥地点不足千米的汽车轮胎修理店店主张老板深夜被惊醒。“第二天一早起床吓了一跳,原来是高速公路匝道桥塌了。”他说。
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一条数十米长的匝道从十米多高的桥墩上坠落,整个桥身扭曲撕裂。桥底下,4辆头身变形的大货车堆挤在一起。
在撕裂的桥体横断面接口处,记者看到一些混凝土呈蜂窝状,一些空隙处甚至可以伸入一个手指。一位在现场维护的施工人员说:“高速公路的接口横断面怎么能这么粗糙,这连国道建设标准也比不上。”
河源市消防支队称,他们接警后到达现场发现,4辆满载瓷土的大卡车侧翻在桥下,车上运的瓷土在地上堆起小山。车上一共有5个人,其中几名司机被困在驾驶室内。消防员用液压钳等设备进行紧急救援,救出了4名伤者。早上5时半左右,被困时间最长的最后一名司机被救出,但不幸当场死亡。其他4名伤者被送往当地医院救治。
河源市交警支队表示,坍塌的匝道桥总长130米,其中约73米发生了坍塌,中间有两个桥墩,桥墩间距约24米,断裂桥面与地面的最大高度约11米。交警到达现场后,首先对路段进行了封闭,避免更多车辆进入坍塌路面造成更大的伤亡。
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昨日下午通报,在当天坍塌的桥面上约70米范围内,共有4辆装载瓷土的重型货车,其中3辆车翻出弯桥外侧,1辆侧翻在桥面上,事故共造成1人死亡4人受伤(其中1人重伤,3人轻伤),受伤的4人目前情况稳定,没有生命危险。
据了解,3名伤者在河源同济医院接受治疗,分别是钟万荣(40岁)、甘朝熠(34岁)、席贵斌(34岁),3人均为腰椎骨折;另一伤者易劲松(37岁)在河源市东江医院接受治疗,轻伤,无生命危险。4人均系江西宜春人。
□探因
公开资料显示,城南匝道桥是由广东粤赣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设计单位是铁道第二勘测设计院,施工单位是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为广东翔飞公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该匝道桥总长130米,桥面净宽7.5米,于2005年12月建成通车,距今使用不足10年。
昨天在事故现场,广东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敖道朝初步勘察后介绍,这个匝道桥设计使用年限为一百年。他认为,匝道桥坍塌的直接原因初步判定是几辆大货车同时严重超载,超过了设计上限所引起。
敖道朝说,该匝道桥的设计荷载是“汽车-超20级”,即理论上桥体上有一台55吨的车行驶,同时前后10-15米可以分别有两辆20吨载重的车行驶。“现场目测初步判断,跌落桥底的4辆货车每辆车的载重加上车身自重约有100吨重,严重超过了桥梁的设计载重,理论上会引起桥梁坍塌。”
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昨晚通报称,从现场情况初步判断,怀疑事故为超载车队所致。按照国家公路桥梁养护规范,高速公路桥梁定期检测周期不超过3年,这次事故匝道桥为每2年检测一次,最近一次检测时间为2013年11月,历次的检测结果均评定为一类桥(即技术状况优良,能保证正常通行安全的桥梁)。目前,有关部门已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情况和事故原因进行调查。
河源市交警支队也表示,根据现场遗留的瓷土量可以判断,4辆货车很可能存在一辆或者多辆货车超载。近年来,事发路段发现超载车辆的案例很多;路段长时间受到超载货车的碾轧,可能也是造成桥梁坍塌的原因之一。
但一些常年行驶在粤赣高速的司机认为,该匝道桥的建造质量不合格才是主要祸因。这些司机说,在运输繁忙的粤赣高速广东境内,出口匝道引桥上,大货车紧密排列是常态,货车要出匝道自然要慢行。“你总不能在设计上规定,要求几辆货车不能在同一时间待在匝道上吧。这样一个高标准建设的匝道桥就因为几辆超载货车就塌了,也太不正常了。”
□追问
还有多少“桥塌塌”隐藏在我们身边?
此次事件发生后,不少现场群众质疑,桥梁的结构设计和建设质量存在严重缺陷。例如匝道桥的两个桥墩均建在沼泽地基上,是否牢固?长达一百多米的桥,只设计了两个桥墩是否合理?
同时有网民质疑当地交警和路政部门负有监管责任。网友认为,从超载治理上看,粤赣高速此次塌桥事件发生前,河源市交警有没有及时发现事故车辆经过其管辖路段?如果没发现,那么日常的执法检查有没有疏漏?如果发现了,为什么没有按规定要求其卸载?此外,在道路的养护维修方面,路政部门有没有发现事发桥梁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整治措施?
一些桥梁建设专家认为,需对频发的塌桥事件认真反省,严查事故原因并追责,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堵塞漏洞。如要搞清楚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是否具备相应资质,桥梁建设是否经过公开招标,是否经过严格的审核和验收等等。这些亟待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并向公众公布真相。
据新华社京华时报记者韩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