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带来高新产业高估值(图)
8月2日,“行走中国最美高铁线”联合采访团正在铜陵市铜官府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参观采访。江西日报特派记者 林君摄
“小柔,你好,咱们握个手吧。”话音刚落,智能机器人“小柔”落落大方地伸手示好;随着流行歌曲《小苹果》旋律的响起,“小柔”翩翩起舞,像模像样的舞姿赢得阵阵掌声;一会儿,“小柔”又摆开架势,演绎了一套太极拳……8月1日,“行走中国最美高铁线”采访团来到合肥高新区,在科大讯飞演示厅,智能机器人“小柔”不仅能听会说,还能走会跳,这种过去仅存在于科幻影片中的场景,迅速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大家热烈的掌声中透着对民族品牌的骄傲和期许。
智能机器人是该公司“讯飞超脑”计划的研发成果。据介绍,“讯飞超脑”计划是科大讯飞启动的针对高级人工智能的前瞻攻关项目,是从“让计算机能听会说”成功的基础上,向“让计算机能理解会思考”的目标迈进的关键支撑。
科大讯飞大厦西侧,一座“X”造型的楼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座寓意“探索未知”的建筑,正是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所在地。作为安徽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一块重磅“试验田”,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在协同创新上的宝贵经验引起了记者们的浓厚兴趣。
全球首款基于三维打印“框架”技术的3D打印机、在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获得金奖的新型农业光伏系统、用于精密仪器的新材料、边玩边矫正近视的科飞鹰眼……一项项自主创新成果让采访团一行倍感欣喜。“新型农业光伏系统正与洪都航空下属公司合作,未来有望结出丰硕的成果。”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高铁效应’对高技术产业而言,是一次价值的重估,可以进一步激活高技术产业的协同创新。”在合肥高新区,问起高铁对经济的影响,我们听到的几乎都是向好的预期。“高技术产业的核心是人才,高铁通车之后,中心城市对人才的吸附能力更强了。”
“我们在这里将创建成为世界首个生物经济实验区!”在离合肥市中心不远的巢湖经开区,北大未名集团创建了半汤生物经济实验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将崛起成为中国“生物谷”。北大未名来到这里才1年半,就投入了36亿元。项目占地400亩,总投资100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实现产值1000亿元,利税300亿元,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抗体药生产基地。
“什么原来吸引你们来这里?”“合福铁路开通后,我们通江达海,距离不是问题,人才留得住。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这里充满着创新的氛围,领导重视,政策优惠。贷款财政贴息,厂房代建,5年以后回购……”
合肥把自己定位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其辐射力和带动力既体现在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平台构筑上,更体现在自主创新要素的集聚和成果转化上,合福高铁的开通,进一步凸显了合肥的综合枢纽地位。该市的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练好创新内功,真正把高铁红利转化为发展成果,努力在新常态下实现新作为。
记者手记
在巢湖经济开发区采访,记者想起了共青城、嘉兴、佛山……巢湖之于合肥,如同共青城之于南昌九江、嘉兴之于上海、佛山之于广州,这些中心城市附近的“小镇”,通过快捷的高铁,经济发展就像安上了新的助推器,不仅促进了都市圈的发展,更开启了新经济地理格局。
高技术产业、金融服务业等高端产业,一直占据着产业链的高端。怎么样才能把更多更优质的投资企业吸引到离中心城市咫尺之遥的“小镇”?随着高铁网络的扩张,这样的难题,找到了解决办法,区域经济发展也迎来“高铁时代”。珠三角北移,京津冀扩容,长三角膨胀,在江西,南昌、九江也借助城际快车加速一体化进程。特别是高铁沿线“资源枯竭”、遭遇发展“天花板”的城市,在获得高速交通优势后,可能重新受到投资商的青睐,甚至助力完成产业转型升级。
高铁将使城市群间人流、物流效率与质量大幅度提高,拉动沿线经济和城市群的区域联系,带动相互间的经济发展。中心城市将会越来越“极化”,其服务与辐射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强;沿线的二三线城市在借力高铁时,需要特别注重自己的城市功能定位,不再需要发展大而全的产业,而一定要发展培育自己的优势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