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青:从“夜空之美”看“地球一小时”活动
2014年3月29日星期六,晚上20:30-21:30,包括中国城市在内的全世界很多城市都积极响应“地球一小时”公益活动,提倡此时此刻家庭及商界用户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但是昆明闹市区金马碧鸡坊依然灯火辉煌、游人如织。记者询问几位路过的市民,他们也都不知道此刻有“地球一小时”这个活动。(《人民日报》3月30日)
顽固地认为耀眼而璀璨的灯光才美的地方绝不仅是昆明的这个闹市区,即使熄灯黑暗一小时也感觉不能忍受,换个角度来看“地球一小时”活动,也许更有警醒意义。
夜晚,漫步在城市,炫目耀眼的灯光已经成为一大盛景,不仅有公共建筑的华丽灯光,更有道路两旁的行道树流光溢彩,既有彩灯又有灯笼还有探照灯,这样五光十色,营造出的美景确实漂亮,但绚丽的背后,少有人考虑树木的感受。
景观灯体现一座城市的人文关怀和环保意识,但像这样密集附着于绿化的景观灯,使树木每天必须忍受电线的“五花大绑”,以及大量灯泡的“炙烤”。从生长规律来看,树木到晚上也要像人一样正常睡眠。挂彩灯之后,树木分不清白天黑夜,一直保持白天的光呼吸,会影响它们的正常生长。长期如此,树木的“生物钟”被打乱,有可能提前枯萎。这么做,一则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和生理节律;二则灯的电流会辐射树身,伤害树体的新陈代谢。另外,对缠满灯具的树木实施浇水和冲洗降尘,也可能造成电线短路。
2009年,澳大利亚《宇宙》杂志报道:据美国一份最新的调查研究显示,全球70%的人口生活在光污染中,夜晚的华灯造成的光污染已使世界上20%的人无法用肉眼看到银河系美景。这份调查报告的作者之一埃尔维奇说:“许多人已经失去了夜空,而正是我们的灯火使夜空失色”。他认为,现在世界上约有三分之二的人生活在光污染里。在远离城市的郊外夜空,可以看到两千多颗星星,而在大城市却只能看到几十颗。在欧美和日本,光污染的问题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美国还成立了国际黑暗夜空协会,专门与光污染作斗争。
光污染亦可在其他方面影响生态平衡。例如,人工白昼还可伤害昆虫和鸟类,因为强光可破坏夜间活动昆虫的正常繁殖过程。同时,昆虫和鸟类可被强光周围的高温烧死。鳞翅类学者及昆虫学者指出夜里的强光影响了飞蛾及其他夜行昆虫的辨别方向的能力。这使得那些依靠夜行昆虫来传播花粉的花因为得不到协助而难以繁衍,结果可能导致某些种类的植物在地球上消失,并在长远而言破坏了整个生态环境。
候鸟亦会因为光污染影响而迷失方向。据美国鱼类及野生动物部门推测,每年受到光污染影响而死亡的鸟类达至四至五百万,甚至更多。因此,志愿人士成立了关注致命光线计划,并与加拿大多伦多及其他城市合作在候鸟迁移期间尽量关掉不必要的光源以减少其死亡率。
加拿大的班芙公园在具体管理方面更是细致入微,市政当局甚至对城市的灯光亮度也有明确规定:不得影响观赏夜空中的繁星。而我们的很多景区,恨不得把风景区或者风景区所在的城市的夜晚装扮得如同白昼一样,到处是人工的点亮工程,自然的生态被遮盖歹尽,丝毫不引导和考虑游客的生态需求,其实,再好的生态景点如果忽视了日月星的陪衬和点缀,也仅仅是人工痕迹浓厚的景点。
上海世博会期间,世博园城市最佳实践区照明设计方案还专门考虑了光污染问题。实践区内所有灯光都不射向天空,不会对航空造成影响。此外,还照顾到行人和游客的视觉舒适度,人们走在实践区内,不会有灯光刺眼的感觉。由此我想到,在世博园之外,还有不少的城市的夜间照明没有科学设计,随意而为,不仅灯光直射天空,而且很少考虑夜间照明对行人视角的污染和舒适度,以至于不少绿化树木被很亮的灯光照得病怏怏的,这样做不仅浪费电能,而且也没有体现“城市的夜晚要能够数星星”的静谧的美,城市,让夜晚的生活更美好,就应该让刺眼的灯光照度合适起来。
城市,照明正在步入“奢侈照明”的伪时尚和伪照明时代,盲目为了城市的形象而实施所谓的“夜景工程”,将城市的夜晚打扮得如同白昼,并且引以为豪,造成了照明的过度浪费,劳民伤财,一小时熄灯活动警示我们:对于城市照明,应该讲究合适而不是应该追求奢侈照明。过度的照明,不仅浪费能源,而且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