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青:“教师村”阐释的教育之道
河南省方城县广阳镇佟庄村是一个有着近600户人家的村庄,却先后走出了300余名教师,平均每两户中就出一名教师,成为远近闻名的“教师村”。(《南阳日报》2015年9月15日)
如今,有形形色色的专业村,但是,唯有“教师村”最饱含文化教育的含金量,最能够体现一个村子的书卷气,最能够展现村民的精神文化追求,“教师村”虽然无法直接产生物质效益,但是却能够创造物质效益所无法比拟的人文精神效益,善莫大焉。
其实,之所以能够产生“教师村”现象,完全在于一种良好教书育人风气的传承,以人影响人,以家庭影响家庭,才有了将教师职业当成无怨无悔选择的自觉和自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世家层出不穷,与其说是言传身教的引领,倒不如说是一种集体有意识的追求。
知书达理,诲人不倦,温文尔雅,试想,在一个教师众多的村子里,大家都崇尚知识和文化,都讲究有思想,都追求文化素养的培养,村子里弥漫的更多的是浓浓的文化风气,以文会友,以文为美,以文立人立家,村子的风气怎么能够不好呢。
如今,在不少的农村,物质富裕了,但是,人们的精神追求却迷茫了,这和缺少文化素养关系密切,看重物质和金钱,不看重知识和文化素养,于是物质崇拜现象重新抬头,不孝敬父母,邻里不和,不讲公德等不文明现象多了,如果能够崇尚知识和文化,那么农村的精神文明就不会出现奇葩的怪现象。
尊师重教,教书育人,从个体讲,改变的是个人的人文追求,也是塑造家庭伦理和道德事半功倍的好方法,最终会改变一个村子的文明风气,也许村子不够富裕,不够气派,但是却因为蕴涵人文精神而显得很大气,让村子充满了浩然的精神气质。
老师奠基知识,知识改变未来,一个个从“教师村”走出来的老师,就像一粒粒种子,播撒在广袤的大地上,用知识滋润孩子们的精神沃土,如果说教育兴邦,那么教师就是教育的脊梁,不仅撒播知识,更培养民族的精气神。
美国小说家塞林格在他的名著《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提出了一种具有理想主义人格、以看护天真无邪的儿童健康成长为职业志向的人,并称之为“麦田里的守望者”。“教师村”正是这样一大群麦田里的梦想“守望者”。扎根乡土,怀揣梦想,在希望的田野上,用辛勤的教育播撒知识的种子,让无数孩子的知识变为梦想,让梦想变为理想,让理想成为现实,让现实成为职业的幸福。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村”让教育具有了“薪火相传”的力量,教师对生活热爱得有多深,就会对教育有多少热情,教师活着的使命就是去爱更多的人,去教育更多的孩子,去帮助更多的人,一个人,一辈子,一生的时光都给了教育事业和孩子们,这样的生命虽然没有轰轰烈烈,但是却无比的辉煌。
当教师不难,难的是能够安贫乐道,乐此不疲,以此为荣,难的是能够出现“教师村”这样群体,一旦出现了“集体有意识”,将会产生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家乡可能依旧贫困,但已翻天覆地;老师可能依然贫穷,但已今非昔比。这是知识的力量,这是教育的力量。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辉煌的职业,太阳之所以伟大,在于它永远消耗自己;教师之所以伟大,在于其无私地奉献自己。教师就好似一只船锚,他是不怕埋没自己的,那是因为当人们看不见他的时候,正是他在为人类默默无闻服务的时候。教师就仿佛一簇树根,正是由于他在黑暗中艰难地吮吸着水分,大树才得以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而这一切都无需任何报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教师村”的教育内涵。
“教师村”的老师,我们欠您一笔债,我们竭力偿还——但从未还清。当我们在任何事情上有所成功时,尽管很微小,我们都向您微笑。
教师不但过去、现在奠基教育,奠基人格,奠基中国,将来依然奠基中国!让我们以一颗感恩的心,知恩图报给“教师村”的所有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