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青:“最悲伤作文”是家丑但并非坏事

31.08.2015  10:17

  临近开学,包括“最悲伤作文”诞生地四川凉山州越西县宝石小学在内的10多所凉山州小学,先后告知支教志愿者,教育部门出台了新政策,没有教师资格证的不能继续教书。此外,网友受作文感动,进而捐款扩建的西昌索玛花爱心小学,也被政府认定为违建即将被强拆。有的志愿者担心,即将入学的211名小学生读书成问题。(《央广网》2015年8月30日)

  当地宝石小学木苦依五木的一篇《》的作文,让很多人读后潸然泪下,被称为“最悲伤作文”,将舆论视线引向了大凉山的贫困问题,尤其是当地儿童的生活境遇与教育状况。作文内含的贫穷、亲情、向上、不懈、求知等正能量的元素迅即让当地出了名,也成了社会献爱心救助的“动员令”,但是,人们热切的关注并没有获得一个良好的结局。

  很多爱心人士和支教志愿者感到蹊跷的是,倘若以“违法办学”“违建”为由拆爱心人士援建的爱心小学,为什么这所学校运行数年都依然如故,而偏偏在“最悲伤作文”事件发生后要被拆,不管怎么说都给人以磨杀驴的合理想象,更给人一种恼羞成怒的报复之意。

  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当地而言,“最悲伤作文”事件不是一个什么好的新闻事件,有损于当地形象,但是,面对舆论,最科学和有风度的做法就是直面新闻事件,努力将被动和不好的新闻事件转化为积极的新闻事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只要足够的虚心和真诚,“最悲伤作文”并非一定和一直是个坏的事件。

  当地领导认为“最悲伤作文”对当地“产生了伤害”,如果说对于当地政府有伤害,那么最大的伤害也许就是影响了当地的行政声誉和美誉度,让人们感觉到当地对于贫穷教育状况改善的不力以及不作为,其实,如果当地对于偏远教育如果真的很投入,很有力,又何必在乎该事件带来的不好影响呢,舆论的介入反倒是一件好事。

  接受采访的当地领导还说,这是“一个沉重的教训”,一篇“最悲伤作文”,怎么就能够产生“一个沉重的教训”呢,现在,很多地方的政府部门,都知道了“新闻营销”,通过新闻或者制造新闻以获得新闻效应,引起关注,“最悲伤作文”恰恰是一次没有花费的新闻营销,为什么就仅仅将“最悲伤作文”看成是“一个沉重的教训”呢,为什么就看不到该事件蕴含的正能量新闻效应呢?!

  就支教而言,地方政府和公益组织之间,应构筑起良性互动关系。规范教师资质、拆除违建或许无可厚非,但也应建立在孩子们有学可上、有充裕的合格老师能够教书的前提下,而不是因此而堂而皇之和煞有介事地给支教设置“高级的制度障碍”,咱本身的师资力量就捉襟见肘,本身就不富裕,何必“高标准”和“严要求”呢,又何必“恶人先告状”呢?!实在没必要将“最悲伤作文”揭开的贫困疮疤视作“家丑”并掩耳盗铃。

  透过“最悲伤作文”事件导致当地政府恼羞成怒而对支教提出高要求的事件,进一步警示政府部门,面对负面新闻,一定要冷静,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动辄恼羞成怒制定“条条框框”,失去理智和科学性,最终只能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不但让公众看到了当地政府的小肚鸡肠和狭隘,更是对政府形象的二次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