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青:“榕树头见”再也不见的遗憾

29.07.2015  10:43

  “下午5时,榕树头不见不散。”陪伴斗门区井岸镇坭湾村村民走过100多年的老榕树最终不敌岁月,应声倒下。据介绍,倒下的老榕树有上百年历史,由于多年虫蛀等原因导致树干中空,终不敌大风自然倒下。

  对于很多当地村民而言,之前跟朋友约会都是在‘榕树头’见,如今大榕树没了,不仅是一棵大榕树倒下了,同时消失的还有村民的“榕树故事”,美好的回忆可待追忆。

  古榕树倒下,是因为多年虫蛀等原因导致树干中空,终不敌大风自然倒下。但是,如果此前持之以恒地进行有效和科学的保护,那么也许古榕树就不会这么早倒下。

  这棵大榕树有100多年历史,承载了坭湾村民百年的共同回忆,新老村民都知道它,如今,古榕树倒下了,但是“树与人”的故事谁来延续呢?

  一些古树命运多舛,不能不说是一种古树保护意识的缺失,更是对文化遗产的漠视。

  对于保护古树,有制度,有责任,有委托,但是真正保护起来却形同虚设,背后折射了落实不力和责任心不强的弊端。

  管理古树,管好管坏一个样,管理好了没有激励措施,管理不好没有处罚,必然导致管理的懈怠,古树保护不力的现象必然由此产生。

  说白了,对古树保护不力,还是相关部门保护意识淡漠,对于古树保护的意义认识模糊。

  古树与其说是树,倒不如说是一棵承载了历史变迁的活文化遗产,任凭世事变迁,斗转星移,古树岿然不动,用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向人们诉说着城市的沧桑变迁,尽管曾经饥饿,曾经干涸,曾经风霜雪雨,但是古老的身躯依然支撑着生命的张力,和生生不息的人并肩生存,从这点上说,古树伟岸的身躯就是一种无形的精神指引。

  在城市进入现代化的今天,对待古树的态度也就是我们对待自然的态度,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城市本身由原始村落演变而来,古树本身就是城市的原著居民,是我们的另一个祖先,敬重古树,就是在提倡一种敬畏生命的古老理念,人不能忘根,城市更不能忘古树之本,城市因为有了古树,恰好说明祖先和我们还在感恩。

  对待古树的态度也是我们对待文化传承的态度,过去,我们一说到文物,马上就会想到古建筑,古树也是文物,是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说古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因为古树不但有活生生的生命,更有灵性,不仅是古树的灵性,更显示了人和城市的灵性,善待古树,就是善待我们悠长的历史文化。

  看一个城市有没有文化底蕴,有没有文化割裂感,不仅要看辉煌灿烂的文物遗留,还可以从古树上感受出来,古树沧桑的枝杆和树皮上,分明就写下了最权威、最厚重和最生动的文化,古树就是历史文化的最好见证者。

  古树,才是一个城市里真正的原住民,驱赶原住民,我们要三思而行;不得不挪动时,我们要慎重;要砍伐时,我们需要深刻的道歉,假若古树给道路让道,城市虽然不会因为少了一棵古树而少了现代风采,但是的确少了一位沧桑的“老居民”。对待绿荫如盖的古树,我们真的需要从心里仰视。

  读到新闻说,澳大利亚31岁环保人士米兰达·吉布森为了保护古树不被采伐,在树上抗议长达457天。但因森林大火的威胁日益临近,她被迫结束抗议跳下树,受到英雄般欢迎,保护古树能够有如此勇气,精神实在可嘉。善待古树就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善待古树,让“生态建设”和“美丽中国”更具历史文化厚重感。

  善待古树就是建设美丽和文化城市的重要内容,善待古树,让“生态建设”和“美丽中国”更具历史文化厚重感。佛山气候适宜,植物资源丰富,蕴藏着丰富的古树名木资源,古树名木是城市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是活的文物,具有极高的生态科学、历史和观赏价值。但愿为古树让道的佳话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