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师:春晚造梦者

12.02.2016  09:48
魔术师:春晚造梦者 - 上饶之窗
魔术师:春晚造梦者 - 上饶之窗
魔术师:春晚造梦者 - 上饶之窗
魔术师:春晚造梦者 - 上饶之窗
魔术师:春晚造梦者 - 上饶之窗
魔术师:春晚造梦者 - 上饶之窗
来源: www.srzc.com

  魔术节目是春晚最为神秘的一个节目,在除夕之前,魔术节目的样态和内容,通常都被列为最高机密之一,而这个最神秘的节目,在春晚播出后也会成为网友们热议的话题。2016年猴年央视春晚的魔术节目叫《家的思念》,表达的是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播出后照例有好奇的观众在反复研究这个魔术的奥秘在哪里。

魔术师 亦丰(YIF): 我姥爷喜欢写书法,然后小时候他就想教我写书法,但是我只顾玩魔术,所以从来没有练好任何一个字。所以这次等于就是用魔术结合书法表演出一个字,我九十岁的姥爷在看,所以想写给他看。

魔术师YIF已经是第二次登上春晚舞台了。2013年,他的魔术《团圆饭》就曾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的魔术中,回家、思乡等情感元素作为线索,将一个个小魔术串联成一个关于团圆的故事,在舞台上为观众营造了一个关于家和思念的梦境。

2016年春晚杂魔组导演 刘冰: YIF的魔术非常有风格,可以说这个魔术作品里既有最时兴的这种科技元素,也有最传统的这种中国文化的展现。这个魔术中有很多非常新的魔术效果。

春晚从1983年开始就有魔术类节目,开始只是传统魔术,到后来与小品结合,再发展到与大型舞美结合,随着观众的胃口越来越高,春晚的魔术表演不断经历着从新奇到平淡再到创新的过程。

中国文联杂技艺术中心主任 魔术师 徐秋: 像明星演魔术的,像陈佩斯、朱时茂这类大炮打人,也演过魔术,主持人也演过魔术。还有魔术师和一些体育明星合在一起也演过魔术。但是总的来说,对魔术本身的还是没有表现出来,只是大联欢的气氛出来了。舞台魔术刚开始的时候,也是很新颖,观众很喜欢,但是时间长了可能就慢慢的平淡一些了。可能大家觉得有点司空见惯了。

同时,魔术师们还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自己变得再快,现场效果再神奇,到了春晚的舞台上,从电视里播出之后,效果就变得平淡了。

中国文联杂技艺术中心主任 魔术师 徐秋: 魔术就不能够随便的,就像录别的东西那样录,魔术它特殊性在哪儿呢?它是转移观众注意力的。比如说它要达到一个魔术效果,它首先要人看一些其它的地方,然后把其它的该做的事情做好以后,他可能再把这个视线调动回来。人与人之间这样做是非常容易的,因为人眼睛关注的范围比较小,他可以看这个地方,他可能别的地方注意不到,这个时候魔术就可以发生。但是摄像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你调动不了它,它要看你哪儿就看你哪儿,始终看你哪儿,这样的话就给魔术带来很大的困难,表演的困难。就是说不神奇了。

而在国外,已有人开始将电视手段融合到魔术表演中,制作出专门为电视播出的视频魔术,其中最为观众熟知的就是大卫科波菲尔。

中国文联杂技艺术中心主任 魔术师 徐秋: 他是舞台魔术师,但是他首先做了电视魔术。变自由女神,变飞机,穿长城,这个都是在舞台上做不到的。这些实景魔术就是专门为世界创作的,也是为电视播放的,表演方式和创作方式都是为电视服务的。

随后,越来越多的魔术师开始意识到摄像机的重要性,摄像机也开始在电视魔术表演中扮演重要角色。

中国文联杂技艺术中心主任 魔术师 徐秋: 也是通过国外经验的交流,大家懂得了镜头在模仿观众的视线转移上的一个重要性。你看后来刘谦越来越重视摄像机要跟着的,因为他会知道,观众应该被调到哪儿去看去,他要你看左,你不能把右全部包在里头,要跟着看左,然后跟着看右。

也正是从刘谦开始,在春晚表演的魔术师们开始在直播中使用自己的摄像师,摄像机不再是单纯地记录现场画面,而是尽可能地模拟观众的视线,给观众带来更真实的临场感受。

中国文联杂技艺术中心主任 魔术师 徐秋: 就等于说这个摄像机不能就纯粹是个机器在那儿看,这摄像机应该是一个观众,他会随着魔术师走来走去,这么转来转去的看,而不能是直着看

对镜头运用的重视,促成了影像魔术的成熟并引发热潮,很多魔术师因此通过电视和网络视频被更多人熟悉,然而关于影像魔术的争议也因此而起。

中国文联杂技艺术中心主任 魔术师 徐秋: 因为影像的魔术肯定是不如现场要求的那么严格,因为它已经会利用镜头了,很多隐蔽面什么的更好做了。就比如说像有一个节目,日本的节目,它就是一个纸上画了一罐饮料,然后把这个一抖,那饮料就掉地下了。然后他就去捡这个饮料的时候,看见纸上已经空了。作为一个影像魔术其实很少做到,换镜头去看地上饮料的时候,他这边可以换一张纸,像类似这种的。你要是现场看的魔术,一定要比这个难,怎么样让纸上的那个东西不见了,然后又跟掉下来的东西吻合,整个过程可能现场都要做,但这个影像它可能不用做得那么仔细,用镜头规避一下就可以了。

“影像魔术”热潮还带来另一个问题,就是揭秘热。几乎每一届春晚过后,春晚魔术揭秘贴便会在网络上飞速传播。

魔术界本来有一重要的行规,就是不能在同一批观众面前反复表演同一个魔术,否则就会丧失神秘感和新鲜感,并存在着被识破的风险,而现在,同一个节目,视频可以反复观看。

魔术师 亦丰(YIF): 一旦表演出去了,很多人都看到了,所以肯定在上下一个电视节目的时候,就要想办法做不太一样。我觉得这是魔术师比较辛苦的一个地方,因为像一个歌手,他一首歌,可以一直唱一直唱,你去到哪里,观众还是期待你唱这首歌。那假设今天这个魔术我表演过了,观众已经看过,已经知道它后面的惊喜是什么了,就算我今天现场到他面前,我觉得他不会想看同一个魔术。

中国文联杂技艺术中心主任 魔术师 徐秋: 压力很大,像我有时候看他们那么累,我就在想,我是幸运的,我是一招鲜吃遍天。你像我们当年演的时候,差不多就三、四个节目,我们一辈子都可以演。因为观众没怎么见过,观众老是觉得是新鲜的。

因此,春晚魔术的保密性也越来越受重视,从2011年开始,春晚真正的魔术节目会一直保密到除夕当晚,而此前在带妆联排上,观众看到的只是替代性的魔术表演。

2016年春晚杂魔组导演 刘冰: 魔术的排练,一般会比较艰苦,我们总是等到所有的排练都结束之后,要清场,进行单独的排练,一般都是后半夜。应该说只有小范围的人知道这个魔术的内容和最终呈现的效果。

除此之外,魔术师也在探索怎样让观众把注意力从揭秘重新转回魔术本身。王亦丰努力在自己的魔术中融入戏剧的元素,把魔术的表演过程变成一种带有情感共鸣的感性体验。

魔术师 亦丰(YIF): 你用这个故事去包装它,加情感进去,就像大卫,他会想,每一个魔术都是一个故事。然后他会讲,圣诞节,他每一年看不到雪,他小时候每年圣诞节看不到雪,然后每年都期待下雪,直到有一年,圣诞节,他已经绝望了,已经睡觉了,然后他妈妈说,哎,大卫,wake up,看那个窗户外面,外面在下雪。他边讲这个故事,再舞台上边讲这个故事,手,空手出雪,整个舞台下雪,底下的观众有些人在流泪,在那个时候没有人想破解他的魔术,没有人想问,哎,那个雪从哪里出来的?是从袖子里面还是从哪儿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点亮了一种共鸣,点亮了观众每一个人小时候那种第一次看到雪的感觉。所以我觉得,魔术师如果能更多地把这种故事情怀放进去,可能人对魔术的那种艺术价值会改观。

魔术在英文里被称为magic,是魔法和不可思议的意思,这意味着它不仅仅是一种把戏和手艺,更寄托着一份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幻想,在一场如梦似幻的魔术中找回孩童时代对世界的好奇和幻想或许才是欣赏魔术过程中最美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