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鸟类已达481种 数量还在不断被刷新
山清水秀的环境
数量庞大的湿地
为鸟类提供良好生存环境
江西鸟类已达481种
数量还在不断被刷新
大约在2亿年前,北方大陆有一支古爬行动物,在陆地生活中逐渐发展到树栖与适应飞行,并在树上筑巢、产卵,进而又适应多种多样的环境条件,形成了如今不同的生态类群。这个生态类群就是人类的朋友——鸟类。
鸟类的生存栖息之所为山水之地。江西山清水秀,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北有国际重要湿地鄱阳湖,为数量庞大的湿地鸟类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此外,东北的武夷山、三清山、婺源、阳际峰、马头山,西北的庐山、官山、九岭山,南部的井冈山、齐云山、九连山等,均是各种鸟类的栖息、繁衍后代的好地方。
一直以来,江西鸟类数量也不断被刷新,甚至个别鸟类在我国只有江西独有。
你知道这种江西“独有”的鸟是什么鸟吗?你对江西的鸟类又究竟知多少呢?
20年新增鸟类61种
江西目前已发现鸟类481种,非雀形目鸟类37科、257种,雀形目鸟类35科、224种
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鸟类世界可谓异彩纷呈,妙趣无穷。鸟类是陆栖脊椎动物中最繁盛的大家族。据公开资料显示,它们的总类比哺乳动物多一倍。那么,莺燕之声不绝的江西,到底有多少种鸟呢?
11月18日,江西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副所长、江西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戴年华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1993~1994年,他曾系统地调查过宜春地区的鸟类多样性,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统计出江西省鸟类420种。1996~2008年,随着江西鸟类调查研究的不断开展,新种类不断出现。2005年《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一书面世,江西鸟类又增加了29种,但仍有许多分布在江西的鸟类未作统计。
近年来,随着观鸟人群不断壮大,科学仪器越来越精密,海南虎斑鳽、黄嘴白鹭、白喉斑秧鸡、红颈瓣蹼鹬、黑翅鸢、黑伯劳、黑眉柳莺、云南柳莺、绿背姬鹟、鸻鹬、白顶溪鸲、金头扇尾莺、鸥嘴噪鸥、黑林鸽、黑脸琵鹭、斑头大翠鸟、黄爪隼、斑胁田鸡、硫磺鹀、短尾鸦雀等鸟种,先后在江西婺源、遂川候鸟通道、官山、九连山、武夷山、鄱阳湖等地被发现,刷新了江西鸟类的数量。
2010年,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邵明勤博士与戴年华合作,首次分析了江西省的鸟类区系和居留型成分,发现江西省共记录鸟类19目72科481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36.11%。其中,非雀形目鸟类种数超过了雀形目鸟类种数。这是由于鄱阳湖每年春秋两季迁徙经过或迁来越冬的鹳形目、雁形目和鸻形目鸟类较多。因此,使非雀形目鸟类物种数增加。这一数据,被江西省林业厅引用为最新公布的江西省鸟类数据。
优越环境吸引珍稀鸟
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2种,Ⅱ级重点保护鸟类72种,江西省重点保护鸟类95种,中国特有鸟类14种
江西东西南部三面环山,北部平坦,中部丘陵起伏,全省成为一个整体向鄱阳湖倾斜而往北开口的巨大盆地。全省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复杂多样的生态,为鸟类提供了优越的栖息、觅食和繁殖环境,更吸引了众多珍稀鸟类。
据统计,江西已发现481种鸟类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2种(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黑鹳、金雕、白肩雕、黄腹角雉、白尾海雕、白颈长尾雉、白头鹤、白鹤、大鸨、遗鸥),Ⅱ级重点保护鸟类72种,江西省重点保护鸟类95种。此外,还有12种中国特有鸟类,分别是中华秋沙鸭、灰胸竹鸡、黄腹角雉、白眉山鹧鸪、白颈长尾雉、领雀嘴鹎、白头鹎、棕噪鹛、画眉、震旦鸦雀、棕腹大仙鹟、黄腹山雀。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素有“鸟中熊猫”之称的黄腹角雉就处于濒危状态,并被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该鸟在江西省主要分布于赣东北武夷山、三清山、赣南井冈山、九连山等广大区域,海拔800~1400米的丘陵山地的森林地带是主要栖息地。
目前,有“中国黄腹角雉之乡”之称的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黄腹角雉500只左右,全国最多。2013年8月,三清山也首次发现了黄腹角雉。同为世界受胁鸟类、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国特有的白颈长尾雉,在江西主要分布于赣北、赣西北等山区密林中。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已知的白颈长尾雉最大的种群集中分布地,至少有1000多只。而与华南虎、大熊猫齐名的中华秋沙鸭,更是第三纪冰川期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一千多万年。赣西北的修水、武宁,赣东北的婺源、浮梁、弋阳、贵溪、宜黄以及龙虎山、三清山等地是它在我省的主要越冬地,也是迄今国内中华秋沙鸭最大的种群越冬地之一。最近在赣江吉安段也频繁发现中华秋沙鸭的踪影。
婺源惊现“神秘鸟”
婺源县惊现目前只在江西发现存在的中国特有鸟类——黄喉噪鹛,这种鸟是世界最神秘鸟类之一
黄喉噪鹛为罕见的珍稀鸟种,是目前只在江西婺源发现存在的中国特有鸟类,也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鸟类之一。
1876年,科学家在印度阿萨姆邦与缅甸西部交界的地方,首次发现了这种鸟,此后它们就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1923年,黄喉噪鹛在江西婺源被发现,但仅有的那一只标本被发现者带到了美国;1956年,中苏联合科考队在云南思茅发现了黄喉噪鹛,3只标本有两只远走俄罗斯,一只留在中国。当人们再去思茅寻找黄腹噪鹛时,却一无所获。
1992年,有个绰号“小板鸭”的婺源青年,无意中打下一只黄喉噪鹛,送给了一位老师做成标本。标本辗转送人后不知去向,所幸留下了照片。为了寻找它尚在世间的同伴,一项由国际资助的调查于1997年开始,功夫不负有心人,2000年5月,人们在婺源再次发现了黄腹噪鹛。
据戴年华介绍,黄喉噪鹛是群栖性鸟类,每年3月下旬,都会出现在婺源的太白镇、秋口镇等处产卵、哺育幼鸟,但完成种群繁殖后便“举家”迁飞,但飞往何处,在哪过冬,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未解的悬念。因此,黄喉噪鹛的具体越冬栖息地,以及仅在婺源出现的原因,目前都是谜。
为了保护这种有着传奇身世的“神秘鸟”,婺源县已在黄腹噪鹛野生种群仅存的3个栖息地,分别建立了秋口镇月亮湾、鹤溪和太白黄喉噪鹛自然保护小区。据江西省林业部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黄腹噪鹛的数量已由2000年的约150只增长到了200余只。同时,南昌市动物园也人工繁育成功两只。
策划/记者陈明华 文/记者石鹏 实习生王婷
来源: 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编辑: 胡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