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麻丘镇有座“比萨斜塔”蜚英塔始建于明代
在南昌市高新区麻丘镇宝塔小学旁南侧,有一座始建于明代天启元年(1621年)的古塔,为明朝周著所建,中有“蜚英塔”三个大字。不过,蜚英塔建成后历经沧桑,特别是日军侵华时曾遭炮击,塔顶被毁,塔身内外严重残缺,上世纪80年代初由政府拨款进行了修葺。不过,蜚英塔的另一种“闻名”却是因为塔身偏东北倾斜,成为了南昌的“比萨斜塔”。
七层六面为典型楼阁式建筑
蜚英塔坐落在麻丘镇武溪街以北三公里的麻丘镇宝塔小学旁,此塔建于明代天启元年(1621年)。尽管在建筑方面,江西的古塔结构以平面为主,八角形为多,大多属木、砖、石材料结构,但蜚英塔却未采用砖石结构材料,而是用长方形红砂条石砌成,七层六面,高约31米,远看威武挺拔,近看则玲珑素雅。蜚英塔底层借助石阶可直上塔顶,每层均有拱檐,第三层正面有一塔碑,右题“龙飞天启辛酉元年正月十一日立”一行字,左边“东阁大学士癸未状元朱国祚题、西川右藩伯丙式会魁周著鼎建题字,中间书“蜚英塔”三字。
据《荷湖周氏支谱》记载:建塔者周著(1560-1625),原名周一著,字诚子,号右华,曾任奉新知县、浙江知府、四川布政使等职,“以廉明称”。天启辛酉永宁土司奢崇明谋反,“陷重庆,进逼成都。著偕左布政朱燮元日夜筹守御策”,“著恃忠义激励兵民皆为效死”。经过奋战,平息了叛乱,“燮元进副都御史,巡抚四川,著转左布政使”。明熹宗天启五年二月“(著)作卒于家”,崇正己巳(公元1629年)赠大理寺卿。
日军侵华时遭炮击却不塌不垮
不过当地麻丘老人大多不知道蜚英塔,更愿意叫蜚英塔为“宝塔”和“斜塔”。记者查询资料获悉,抗日战争期间,日军曾用迫击炮轰击,塔顶被毁,塔身内外严重残缺,每层青石板楼面都被砸毁,至今留有弹痕3处。塔身虽遭破坏但仍较坚固,曾经的沧桑让这座不高的古塔散发出一股巍然屹立的感觉。
记者采访获悉,日军侵华时曾在麻丘进行过屠杀,而蜚英塔也是日军枪杀荷湖周家100多村民的见证。1939年4月28日,日军在南昌县蜚英塔附近与反攻的中国军队发生战斗。当遭遇誓死奋战的中国军队抵抗后,日本兵伤亡严重,而当时的日本大队长命令工兵施放毒雾,令100多名日本兵戴着防毒面具发起冲锋。中国官兵中毒后伤亡惨重,被迫退出阵地。日军抓获了30多个中国士兵后,将俘虏的衣服全部扒光,连手带脚捆在树上、电杆、门上,并喝令日本兵用锥子、铁钉、刺刀刺杀俘虏,卑劣行径惨无人道。据资料记载,政府1982年拨专款1.5万元重新安装了生铁浇铸的塔顶,塔的周围兴建了防护砖墙,塔身初步修复。1986年,政府又筹集资金5万元,修补了曾经被毁坏的痕迹。
塔身倾斜为南昌版“比萨斜塔”
蜚英塔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塔身倾斜,倾斜的角度偏东北方向,类似于举世闻名的比萨斜塔。对于倾斜的原因,记者在麻丘采访时,一位姓闵的老人回忆称该塔很早以前就存在倾斜,但不是很明显。经过战火的创伤后,古塔倾斜更为严重,到了2008年3月左右肉眼则就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倾斜度。
虽然蜚英塔经过了两次修葺,但当时对塔身倾斜并没有太好的“扶正”方法。听村民介绍,蜚英塔还曾遭受过盗墓贼的侵扰,盗墓贼半夜在塔基下挖了一个大洞,挖了近10米深,可只见到了石头塔基,根本没找到地宫。由此可见塔基非常深也非常牢。
首席记者张宁江文
万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