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傩文化公园黯然闭馆低调转型 曾经创下中国傩文化之最
铁门紧闭,园内,施工机器正发出刺耳的轰鸣声,一片忙碌景象。园外,广场上人影稀疏,甚是寂寞冷清。
南昌傩文化公园低调转型
10月底,南昌瓷板画文化艺术园主体建筑全面封顶,进入最后的装修布置阶段。与此同时,这座艺术园的“前身”南昌·中国傩园(俗称南昌傩文化公园)或将开始淡出人们的视线。据南昌市文化部门相关负责人透露,年底之前,随着南昌瓷板画文化艺术园的正式开园,南昌·中国傩园的门牌可能会被拆除。
7年前,南昌·中国傩园动工建设,曾号称要打造成世界最大的“面具公园”,然而3年前开园后,一直未能迎来预期中的热闹景象。而就在其陷入运营困境之际,南昌瓷板画文化艺术园开始在同一地块破土动工。
39米高的巨型傩冠,古风浓郁;通往傩冠的台阶两旁,20尊巨型傩雕石像依然矗立。一度让人充满文化想象的南昌傩文化公园,未来何去何从一时成谜!
低调闭馆 游客慕名拜访连吃“闭门羹”
“早就闭馆了,不对外开放了!”10月30日下午,在南昌·中国傩园正门口,守门的保安一边挥着手,一边对几名准备购买门票的游客说道。得知公园已闭馆数月,吃了“闭门羹”的游客们只好怏怏而归。“早听说这边有个傩文化公园,怎么就关了呢?”一名游客喃喃自语道。
据悉,尽管从今年7月起,南昌·中国傩园就已闭馆谢客,但由于相关部门并未过多向外界宣传,仍有许多不知情的游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2006年6月,南昌·中国傩园正式动工建设。当时,南昌市意欲将该园打造成世界最大的“面具公园”。并借助傩丰富的文化内涵,打造出一个属于南昌的标志性景点和一张城市文化名片,并担负起奠定江西傩文化大省地位和抢救、保护民间文化遗产两项历史使命。
2010年7月,南昌·中国傩园正式开园。公开的报道显示,建成后的南昌傩文化公园位于红谷滩新区卧龙山风景区内,北挽梅岭,遥对赣江,枕山依水,占地约10万平方米,园内集中展示了国内乃至世界各国各具特色的傩面具和傩文化。园内建筑曾创下三项“中国之最”——最大的傩冠建筑、最大的傩面具、最大的面具馆。园内主干道两旁,矗立着两排巨型傩面石雕,每座傩面雕像均用净重约120吨的整块毛坯石头费时一至二年雕刻而成,最后的成品平均重达90吨。而作为园内标志性建筑的鼎状傩冠,高达39米。
然而,当初的美丽愿景和重大使命还未来得及实现,傩文化公园便黯然闭馆。
2013年7月,运营仅3年的南昌·中国傩园低调闭馆时,仅在门口挂出了“封闭装修,游客止步”的牌子。然而,这次装修并非是傩文化公园的一次升级,而是“力争今年年底实现南昌瓷板画文化艺术园的开园”。
处境尴尬 中国傩园命运跌宕去向成谜
事实表明,从开园迎客起,南昌·中国傩园便陷入了运营困境。2010年开园时,游客只需凭身份证便可免费入园。而到了2011年,游客则需花10元购票入园。
但即便如此,南昌·中国傩园始终游客寥寥,一直没有改变亏损运营的状态。“一张门票10元,2012年全年的门票收入仅为30万元,一年只有3万左右人次来公园游玩。”傩文化公园管理单位——红谷滩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一名李姓负责人坦言,门票收入基本上是公园的全部收入来源,但远远不够支付园内的管理、维护费用。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昌瓷板画近年来日益受到各界追捧,走出了一条研发、教育、创作、市场开拓良性互动的新路。但随着瓷板画文化艺术园的强势入驻,曾经创下三项“中国之最”的南昌傩文化公园该何去何从?作为园内标志性建筑的傩冠、巨型傩雕又将面临怎样一种命运?随着瓷板画文化艺术园开园日期的临近,各界对傩文化公园的处境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关注。
就此,记者采访了红谷滩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他表示,南昌·中国傩园未来是废是留,抑或是择地另建,目前各方还没有给出一个明确说法。在南昌瓷板画文化艺术园施工现场,一名胡姓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目前的施工计划,傩冠、傩雕这几大标志性建筑会暂时保留不动,傩冠座基部位的城楼将改建为南昌瓷板画博物馆。但傩冠左右的中国面具馆和世界面具馆已拆除,现在新建的瓷板画文化艺术园主体建筑正是在其原地建设起来的。
针对未来傩文化与瓷文化可能“共处一室”的状况,南昌瓷板画研究中心副主任辛颖表示,未来在推介南昌瓷板画文化艺术园的时候,仍然会引入傩文化的元素。至于以后这里还会不会作为南昌的傩文化公园,“那就说不清楚”。
专家诊断 非遗公园要带动非遗“活”起来
从号称要打造成世界最大的“面具公园”,到如今的黯然闭馆、去向不明,南昌·中国傩园命运之跌宕,让人为之叹息,个中原因更值得深思。
“无论是收费还是免费,南昌傩文化公园说到底都是在为市民或游客提供一种文化服务,这个定位决定了它必须面对大众,得到大众的认同,这样才能长期吸引游客,然而,它显然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梅联华认为,傩不是南昌的本土特色文化类型,本地市民对傩本来就缺少亲近感,况且傩文化公园所在位置距中心城区较远,在傩文化公园后期的运营中,更缺乏与市民、游客互动的文化产品。“如此运营,傩文化公园肯定要陷入尴尬境地。”
据介绍,傩被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傩文化在我国的江西、云南、贵州、四川等10多个省、区一度较为繁荣。相比之下,江西傩文化更为古老、更具原生态文化价值。在2006年文化部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南丰跳傩、婺源傩舞、乐安傩舞入选其中。萍乡、宜春、南丰等地保存的傩面、傩庙、傩舞,素有中国“傩文化三宝”之称。而南丰的“石邮傩”、乐安的“流坑傩”、婺源的“长径傩”、万载的“沙桥傩”、萍乡的“车湘傩”等,在中国傩文化中均具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难得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西傩文化应该得到保护和利用,但绝不能搞成展览馆,仅仅让游客在园内走马观花,更不能将其作为逝去的‘死’的文化,而应该在集中呈现傩文化的同时,重点设置互动性、娱乐性较强,并具备傩文化特质的特色游玩项目,走文化体验式旅游的新路,让非遗文化在游客的游玩中‘活’起来、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保护、弘扬非遗文化的作用,并丰富市民、游客的文化生活。”梅联华说道。
本报记者杨建智 实习生詹薇 文/图
来源: 大江网-江西日报
编辑: 刘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