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祺:老人蜗居是对房价的一种嘲笑

06.12.2013  18:33

  昨天,一则“井下蜗居”的消息引起众多网友关注。记者随后来到位于朝阳区丽都广场南门附近,探访该地多处井下发现,不足3平米的简陋空间里,住着一些白天外出谋生、晚上下井居住的人。在他们之中不仅有正值壮年的洗车工,还有以捡废品为生的独居老人。(12月6日《京华时报》)

  09年有部电视剧特火,这部电视剧叫《蜗居》,虽然那种蜗居是社会普遍存在的。但现在现实中更有了升级版本蜗居在井下。针对这个我们我们必须思考这其中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了这种问题。

  蜗居是对现在房价的一种嘲笑。在北上广,打工者买不起房,只能选择租房住着,殊不知房价涨的比人们思想转变的都快!当我们选择拼居的时候,又有政策出台多少平米只能住多少人,只能逼着打工者再次转变观念。将住房地上转到底下。居住在井下,显然是不合适的,但这也是无奈之举,甚至有的一口一口井的换地方!关于这些可能是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有文化,有技能,有想法,只要吃苦能干,日子肯定会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未来,他们有能力租上大房子,甚至买上大房子。但那些流浪汉,却是我们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在,各种保障性住房制度也在一路探索,从最初的经济适用房,到后来的廉租房、两限房,以及新出现的自主型商品房。对于这些纯属靠体力来获取生活生存的人来说却连廉租房都租不起,这需要我们深思。这需要社会保障方面得更是步伐。

  何为社会保障?所谓的社会保障就是在于保障全社会成员基本生存与生活需求,特别是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的特殊需要。针对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靠自己解决最低的生活保障。然而,现在却不能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生活在最低生活水平之上,享有做人的尊严!

  能吃饱,能穿暖,能有地方住。这是我们最生存的最基本的要求。但,我们却不能有最基本的生活要求。这个问题是谁的过错,是值得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