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城南龙灯”舞到世界各地 传承700余年面临后继乏人困境

15.02.2014  12:52

新年舞龙灯是流传已久的民间习俗,寓意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从春节到元宵,民间都会举行舞龙灯的活动。元宵节当天,舞龙灯进入高潮。对于已有700余年历史、2008年被列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南昌“城南龙灯”的唯一传人史克滨来说,迎来了一年当中最忙的时刻。

记者采访时,有市民到“城南龙灯”基地购买龙灯。

2月14日,南昌市青云谱区城南村“城南龙灯”基地,工人们正忙于制作龙灯。

由于今年春节的天气非常好,“城南龙灯”基地的订单不断。“今年已经做了几千条了,春节都还在赶工。”史克滨说,除了本省,福建、浙江、湖南都是大客户,甚至内蒙古、拉萨也有订单。而随着华人的迁徙,中华文化在全世界传播,东南亚、美国、欧洲的订单也不断。

虽然“城南龙灯”基地的订单不断,但是愿意做这一行的年轻人却不多。“我一直想招收年轻技工,但是很难招。”史克滨说,虽然现在龙灯已经采取了分工制作,并且还有缝纫机等设备辅助,但是毕竟还是相对繁琐的手工艺活,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做。目前,在“城南龙灯”基地,除了当年跟随史克滨父亲的几名老技工外,大部分都是三四十岁的妇女。

做龙灯这一行,的确要看天气‘吃饭’,而且还是季节性非常强的行业。”史克滨说,龙灯市场受到很多客观条件的限制,但是他对传统民俗市场还是非常看好。也许有一天南昌或者江西不再舞龙灯了,但是全国、全世界也还一定有这样的传统保存着。此外,如今的龙灯形式多样,不断创新,满足了市场需求。在一些高校,开设了民间运动课程,国外也有龙灯俱乐部。

史克滨告诉记者,对龙灯这一传统手工艺的爱好,是让他不断坚持的动力。(记者邓旭敏)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