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信心调查:55%预期省会城市房价会下跌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于2014年6月进行的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显示,2014年二季度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5.0(取值范围在1-9之间),比上季度回升0.87点。
其中,体现经济学家对当前经济形势满意程度的即期景气指数为4.27,比上季度提高0.53点;反映经济学家对未来经济走势乐观程度的预期景气指数为5.74,比上季度提高1.21点。
本调查遴选了国内有代表性、对宏观经济有研究的94位经济学家,按姓名汉语拼音顺序依次为:蔡洪滨、常修泽、陈道富、陈淮、陈浪南、陈兴动、陈彦斌、程永照、迟福林、丁安华、丁宁宁、范剑平、高培勇、管清友、郭克莎、韩秀云、何自力、贺力平、贺强、胡一帆、华而诚、黄少安、黄卫平、纪玉山、金雪军、雎国余、李泊溪、李、李国璋、李康、李苗献、李善同、李天德、李雪松、李迅雷、梁优彩、梁中堂、刘红哿、刘厚俊、刘松、刘小川、刘元春、马晓河、茅于轼、梅新育、牛播坤、牛犁、潘向东、潘云、任若恩、邵挺、沈建光、史晋川、宋立、宋宇、谈敏、谈世中、唐寿宁、田国强、田秋生、汪丁丁、汪同三、王广谦、王建、王军、王、王曦、王小广、王小鲁、魏杰、夏兴园、徐长生、叶灼新、易宪容、喻新安、臧旭恒、曾五一、张宝通、张承耀、张军扩、张立群、张曙光、章铮、赵俊臣、赵凌云、赵敏、赵志耘、郑超愚、周黎安、周立群、周天勇、周志斌、诸建芳、祝宝良。通过问卷了解他们对当前经济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并征求他们对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及改革的建议。
发达国家温和复苏
对于发达国家未来六个月的经济走势,经济学家们认为美日欧经济总体呈现平稳或改善趋势,美国前景相对乐观。调查结果显示,79%的经济学家预期未来六个月美国经济“改善”,18%预期“基本稳定”,3%预期“恶化”;28%的经济学家预期未来六个月欧元区经济“改善”,69%预期“基本稳定”,3%预期“恶化”;23%的经济学家预期未来六个月日本经济“改善”,50%预期“基本稳定”,27%预期“恶化”。
对于未来六个月美元总体走势,调查结果显示,44%的经济学家预期“逐渐升值”,比上季度减少14个百分点;52%预期“小幅波动”,比上季度增加13个百分点;4%预期“逐渐贬值”,比上季度增加1个百分点。与上季度相比,经济学家认为美元升值预期有所减弱,币值波动加强。
对于当前主要货币兑人民币的名义汇率,经济学家认为美元、欧元和英镑兑人民币汇率合适的分别为46%、58%和65%,分别比上季度减少5个、7个和5个百分点;认为美元、欧元和英镑“高估”比“低估”的分别多10个、24个和9个百分点。认为日元兑人民币汇率合适的为53%,比上季度增加3个百分点;认为日元“低估”比“高估”的多7个百分点。
对于未来六个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1%的经济学家预期“升值3%以上”,比上季度增加1个百分点;28%预期“升值3%以内”,比上季度增加10个百分点;52%预期“基本稳定”,比上季度减少3个百分点;19%预期“贬值3%以内”,比上季度减少7个百分点;没有经济学家预期“贬值3%以上”,上季度其比重为1%。调查结果表明,经济学家预期人民币兑美元或将呈现基本平稳、温和升值态势。
国内经济稳中趋好
预期出口形势好转。
发达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有助于我国出口增长。调查结果显示,73%的经济学家预期未来六个月我国出口增速“上升”,22%预期“大致持平”,仅有5%预期“下降”。进口方面,49%的经济学家预期未来六个月进口增速“上升”,46%预期“大致持平”,仅有5%预期“下降”。
对于贸易平衡情况,50%的经济学家预期未来六个月“顺差增加”,比上季度增加6个百分点;23%预期“顺差不变”;26%预期“顺差减少”,比上季度大幅减少17个百分点;另有1%预期“出现逆差”。
预期投资增长稳中有升
调查结果显示,2%的经济学家认为当前投资需求“旺盛”,比上季度减少1个百分点;41%认为当前投资需求“正常”,比上季度减少10个百分点;57%认为当前投资需求“不足”,比上季度增加11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六个月,38%的经济学家预期投资增长“加快”,比上季度增加22个百分点;42%预期投资增长“大致持平”,比上季度减少18个百分点;20%预期投资增长“放慢”,比上季度减少4个百分点。经济学家认为当前投资需求不足及预期投资增长加快的明显增加。
对于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77%的经济学家预期在16%-19%之间,预期增速高于19%和低于16%的分别为15%和8%;平均预测值为17.8%,比2014年1月-5月增速高0.6个百分点。
其中,76%的经济学家预期2014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在10%-15%之间,预期增速高于15%和低于10%的分别为20%和4%;平均预测值为13.5%,比2014年1月-5月增速低1.2个百分点。
预期消费保持平稳增长
调查结果显示,1%的经济学家认为当前消费“旺盛”,上季度其比重为0;63%认为消费“正常”,比上季度增加20个百分点;36%认为当前消费“不足”,比上季度减少21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六个月,7%的经济学家预期消费增长“加快”,比上季度减少4个百分点;84%预期消费增长“大致持平”,比上季度增加18个百分点;9%预期消费增长“放慢”,比上季度减少14个百分点。
投资增长换挡减速但消费保持平稳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预期增加,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调查结果显示,42%的经济学家预期2014年下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上半年“加大”,48%预期“基本持平”,10%预期“减小”。
预期经济形势稳中趋好
二季度,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出台,经济学家对经济形势的乐观程度有所上升。调查结果显示,82%的经济学家认为当前经济形势“还可以”,比上季度增加16个百分点;18%认为“差”,比上季度减少15个百分点;没有经济学家认为“好”,比上季度减少1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六个月,30%的经济学家预期经济形势“好转”,比上季度增加16个百分点;58%预期“大致持平”,比上季度减少3个百分点;12%预期“恶化”,比上季度减少13个百分点。
对于2014年经济增速,72%的经济学家预期在7.2%-7.5%之间,预期高于7.5%和低于7.2%的分别为15%和13%;平均预测值为7.41%,与上季度调查结果基本持平。进一步调查显示,21%的经济学家预期2014年经济总体走势为“逐季走高”,比上季度增加9个百分点;66%预期“基本稳定或小幅波动”,比上季度减少2个百分点;13%预期“逐季走低”,比上季度减少7个百分点。
预期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对于未来六个月我国就业市场状况,调查结果显示,74%的经济学家预期“就业稳定”,比上季度增加4个百分点;4%预期“失业率下降”,比上季度增加1个百分点;22%预期“失业率上升”,比上季度减少5个百分点。
物价平稳房价下行
预期物价平稳。
调查结果显示,28%的经济学家预期未来六个月CPI“逐步上升”,比上季度增加5个百分点;64%预期“窄幅波动”,比上季度减少10个百分点;8%预期“逐步下降”,比上季度增加5个百分点。
68%的经济学家预期2014年全年CPI涨幅在2.5%-3%之间,预期高于3%和低于2.5%的分别为5%和27%;平均预测值为2.6%,比上季度预测值低0.2个百分点。
预期工业品价格稳中有升
42%的经济学家预期未来六个月PPI“逐步上升”,比上季度增加21个百分点;54%预期“窄幅波动”,比上季度减少16个百分点;4%预期“逐步下降”,比上季度减少5个百分点。
预期国际原油和粮食价格基本稳定
从国际大宗商品走势看,59%的经济学家预期未来六个月国际原油价格“小幅波动或持平”,比上季度减少1个百分点;29%预期“上涨”,比上季度增加8个百分点;12%预期“下跌”,比上季度减少7个百分点。
69%的经济学家预期未来六个月国际粮食价格“小幅波动或持平”,比上季度增加4个百分点;29%预期“上涨”,比上季度增加2个百分点;2%预期“下跌”,比上季度减少6个百分点。
预期多数地区房价呈下行态势
从国内房价来看,对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与上半年相比,21%的经济学家预期2014年下半年房价“上涨”,50%预期“持平”,29%预期“下跌”。对于省会城市,6%的经济学家预期“上涨”,39%预期“持平”,55%预期“下跌”。对于其他城市,仅有1%的经济学家预期“上涨”,17%预期“持平”,82%预期“下跌”。总体来看,经济学家预期多数地区房价呈下行态势,不过对一线城市房价的走势仍呈一定程度的分化。
预期股市基本平稳
调查结果显示,48%的经济学家认为目前我国A股市场平均市盈率“偏低”,40%认为“基本正常”,12%认为“偏高”,表明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从市盈率角度我国股市具有投资价值。不过,仅有23%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三个月股票市场价格会“上升”,比上季度增加10个百分点;70%认为会“小幅波动”,比上季度减少8个百分点;7%认为会“下跌”,比上季度减少2个百分点。
预期市场利率略有回落
对于未来六个月短期/长期利率走势,调查结果显示,18%的经济学家预期三个月期限SHIBOR“上升”,比上季度减少20个百分点;47%预期“大致持平”,比上季度增加6个百分点;35%预期“下降”,比上季度增加14个百分点。
19%的经济学家预期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比上季度减少10个百分点;53%预期“大致持平”,与上季度比例相同;28%预期“下降”,比上季度增加10个百分点。
政策建议
“三期叠加”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有信心有条件实现正常换挡。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受到“三期叠加”(即经济增长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的影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对于从目前算起,“三期叠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会持续多长时间,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49%)的经济学家认为是“3年”,24%认为是“4年及以上”,23%认为是“2年”,4%认为是“1年”。
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三期叠加”的影响将持续相对较长时间。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心理准备。
经济在增速换挡进入新常态的过程中,如何保持就业稳定是衡量增长是否适度的重要标准。对于目前经济增长速度低于多少时会比较明显地影响就业,调查结果显示,53%的经济学家认为是7%,10%认为是6.5%,18%认为是6%,还有不到两成认为大于7%或小于6%;平均来看,经济学家给出经济增长的底线是6.8%。当前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保就业”的底线,为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结构调整、保障民生和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比较大的腾挪空间。
宏观调控政策总体上宜保持稳定
面对较长时期“三期叠加”的影响,经济学家认为要保持定力,着眼长远的转型发展,短期内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总体上宜保持稳定。具体来说,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主要地发挥好财政政策的作用,更加重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性。
对于未来半年宏观调控政策基调,调查结果显示,64%的经济学家认为财政政策应“适度扩张”,34%认为应“保持不变”,仅有2%认为应“适度收紧”。49%的经济学家认为货币政策应“适度扩张”,50%认为应“保持不变”,仅有1%认为应“适度收紧”。
对于具体的调控手段,63%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六个月应“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比上季度增加19个百分点;33%认为应“保持不变”,4%认为应“上调”。
57%的经济学家认为未来六个月存贷款基准利率应“保持不变”,比上季度减少7个百分点;37%认为应“下调”,比上季度增加15个百分点;6%认为应“上调”。
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增强经济内生动力.
2013年下半年以来,国务院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项政策措施着力通过改革释放市场活力,并更多地兼顾到供给侧的调整,包括结构调整、放宽市场准入和改善企业发展环境等。经济学家认为,目前需要做的是加大政策的落实力度,提升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4月23日,国务院提出了“首批推出80个符合规划布局要求、有利转型升级的示范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招标”,这项政策对于激活民间资本活力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34%的经济学家认为此举“影响较大”,63%认为“影响较小”,3%认为“没有影响”。经济学家建议,应进一步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放宽市场准入,以释放民营企业的投资潜力。
6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年内第二次推出了定向降准措施,并加大了定向降准的力度。
关于定向降准对于稳增长和调结构的作用如何,调查结果显示,2%的经济学家预期定向降准措施对“稳增长”的作用“很大”,36%认为“较大”,58%认为“较小”,4%认为“几乎无”。23%的经济学家认为其“调结构”的作用“较大”,58%认为“较小”,19%认为“几乎无”。
对于一系列激发企业活力,促进自主创新政策措施的效果,调查结果显示,46%的经济学家认为最近两年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比过去“增强”,46%认为“基本未变”,8%认为“减弱”。经济学家建议,应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政策与机制,继续完善支持创新的政策措施。
调查结果表明,促进改革与转型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政策设定的目标相比尚有不小的距离。政策效果的持续全面显现,需要我们保持信心和定力,更需要进一步加大实施力度,让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经济发展全新动力的切换,归根结底要靠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内对外更大程度的开放。对此,经济学家建议:
1.正确认识经济发展阶段周期性转换的特征,对经济下行应有更大的容忍度,乐观前瞻长期经济增长潜力,保持宏观政策基本稳定。
2.稳健推进已发布改革措施的落实,强化正向预期引导。各级政府、各个部门要真正推动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和执行,克服旧体制惯性与利益集团的阻挠,争取尽早见到成效,以政策实绩提振市场信心。审慎出台新的政策,减少各部门政策出台频度,防止不断推出多而空的政策,重要政策可由国务院统一制定、统一发布。
3.配合定向降准政策,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包括进一步开放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深化国有及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改革,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
4.财政政策应当成为当前经济结构调整的主导力量,尽快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赋予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融资权限,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承担的政府融资职能,通过市场纪律建立对地方政府财务状况的硬约束。同时,更加注重运用财政政策在定向调控中的积极作用,比如,加大结构性减税、减负的力度和范围,加大财政补贴及财政贴息力度和范围。
5.经济出现内生增长动力的关键在于通过改革提高供给效率。应进一步简政放权,打破垄断,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扩大有效供给,释放改革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