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帮扶改变了什么

06.09.2019  08:52

开学首日,横岭小学的学生享用免费午餐。本报记者 童梦宁摄

    又是一年开学季,万载县仙源乡横岭小学30余名师生精神抖擞,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开启了“开学第一课”。该校在开学之日还举办了简单而庄重的新校搬迁仪式、免费午餐开餐6周年纪念活动,可谓双喜临门。为此,本报《党报帮你办》栏目携万载县委宣传部及中国邮政万载县分公司为该校再添一喜,捐建了“爱心书屋”,全校师生欢欣鼓舞。已升入仙源中学读初二的贫困女孩李梦瑶也回到母校发表感言,勉励学弟学妹们刻苦学习,长大后回报家乡,报效祖国。

        在活动现场,小学师生、村民及李梦瑶不时拽着记者的手,满怀深情致谢本报《党报帮你办》自2012年开始,持续7年的关爱和帮扶,同时向各级党委、政府、慈善机构、爱心人士表达感恩之情。他们在人间大爱中见证了贫困村小学的喜人变化,在内心深处感悟幸福和美好。

        贫困村小学危房状况引发上海深圳等地爱心人士关注和援助;县乡政府等持续发力,新校园如期建成

        地处深山中的横岭村系“十三五”深度贫困村,当前正处于脱贫之中。横岭小学旧址位于半山腰,校舍门窗、桌椅等破烂不堪,厨房、厕所成为危房。2013年初起,在本栏目的推动下,上海、深圳等地的爱心志愿者奔赴该校,协助仙源乡党委、政府修缮该校设施,该校的艰苦条件才逐步得到改善。

        尽管当前横岭村尚在脱贫之中,但仙源乡坚守“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理念,去年开始谋划在山脚下村中心重建横岭小学。该乡先后筹资160余万元,征用约6亩的土地,建成一所标准化乡村学校。如今的新校设施齐全,宽敞明亮,所有窗户安装了结实、美观的铝合金窗和玻璃,教师宿舍都设有独立卫生间,并成为仙源乡7个村小学中条件最好的。这让孩子们无比高兴,令村民引以为豪。

        征地建新校,村民甘愿吃亏让出宅基地;孩子们知感恩,勤发奋,学校综合考核名列前茅

        谈起征地建新校的经历,横岭村村支书邱淑媛告诉记者,村民一听说要建新校,都很高兴,涉及征用菜地的5户村民积极签字腾地,但有一户涉及置换宅基地的邱珠芽却出现抵触情绪。他认为,新宅基地处于山坡,不如山脚旧宅基地的地势好。村干部先后多次上门劝说,均遭到他的拒绝。之后,村干部及左邻右舍和他推心置腹地谈:横岭小学落后的面貌总得不到改善,怎么对得起长期以来关爱横岭的爱心人士?没想到,此番话产生神奇效应,邱珠芽同意了。

        面对记者的采访,邱珠芽有些歉意。他说,他有两个孩子在横岭小学读书,也享受了免费午餐和各项爱心资助。如果因为计较个人小利,影响了新校的建设,他对不住所有的爱心人,更对不住村里的孩子。

        近年来,免费午餐一直令横岭村民感恩在心。村民说,“孩子吃进去的是营养可口的热菜热饭,浸透心灵的则是人间大爱,这份幸福感是再多的金钱也换不到的。

        村民的肺腑之言在横岭小学的孩子身上也得到印证。数年来,记者每次走访该校,学生遇到年长者,不论熟悉与否,大多会主动行问候礼。他们在学习上也很认真、刻苦。据仙源乡中心小学历任校长反映,近六七年来,在全县100余所村级小学综合成绩考核中,横岭小学几乎每年都是名列前茅。

        新学校出现新变化:几名90后年轻教师主动提出到那任教;外出打工村民把孩子主动送回村小,自己也想返乡就业

        横岭小学硬件条件日渐改善,万载县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厚爱有加,相应加强了该校的师资力量。随着该校原校长朱发明等老教师陆续退休,几名90后年轻教师主动报名,留守该校。陈保林是该校现任校长,两年前他主动请缨,从条件较好的乡中心小学调往条件艰苦的横岭小学工作。他告诉记者,横岭的爱心故事令他深受感动,也触动他毫不犹豫做出为山村教育奉献的决定。

        陈保林还向记者透露一个可喜的现象,他心怀喜悦地说,他们学校新学期开学初呈现生源“回流”现象,村里有两名已在仙源乡或万载县城入学的孩子,被家长主动送回。陈保林深信,今后学校生源还会不断增加,教学质量也会越来越好。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横岭村在外务工的村民中,有不少人希望送孩子回家入学,同时自己回乡务工,还可以照顾和孝敬老人,但他们又担心找不到工作,影响生计。对此,爱心企业家彭波表示,5年前他已联合相关合作伙伴,依托万载及宜春生态优势,从事绿色种植、养殖及文化旅游休闲等多个产业,可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他承诺,将尽最大努力提供合适岗位,满足返乡村民就近务工、全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记者手记

        爱心的力量

        横岭,山高路远,但隔不断山外无数双援助的手。一约即订,万山无阻。7年时光里,《党报帮你办》栏目守护初心,践行承诺,与上海、深圳、南昌等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常态化深入贫困山区,协助地方党委、政府帮助横岭小学及贫困群众的孩子,解决一系列实际困难。一颗颗爱心,让村民和孩子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温暖和幸福,给他们追求美好生活前行的动力,更让孩子们从小萌发立志成长、报效国家、感恩社会的信念。

        整理7年以来携同全国各地爱心人士走访横岭小学的图片,记者发现这些图片清晰展现出李梦瑶等数十名6岁时的懵懂孩童,如今渐渐成长为意气风发的少年,他们孝敬长辈,懂得感恩,更心怀梦想。由此,记者心中瞬间涌起一股股暖流,眼里潮湿,但甚感欣慰。

        持续7年的爱心不只是温暖了横岭的孩子及群众,改变了他们的精神面貌,也感染了仙源基层干部和横岭小学90后年轻教师,让他们对做好本职工作有一种更深的情怀和感念。

        爱心是阳光,让世界充满温暖;爱心是雨露,让心灵得以滋润。带着爱心,以爱的力量,我们一如7年前那样,背好行囊出发,向着孩子们企盼的目光……

        本报记者 童梦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