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15周年反思美国反恐:搅乱中东盟友遭殃
1.一名老者在“9·11”纪念活动现场手持逝去亲人的照片。
2.礼兵在“9·11”恐怖袭击事件纪念活动上展示15年前的一面美国国旗。
3.一名老者在“9·11”牺牲消防员纪念墙前献花。 新华社发
昨天是“9·11”恐怖袭击事件15周年,美国各地纷纷举行活动,悼念遇难者。对很多美国人来说,“9·11”的阴霾并未消散。
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今年9月9日至11日为全国祈念日,呼吁民众以祈祷、默哀、鸣钟、烛光守夜、参观纪念碑馆等形式追思“9·11”事件遇难者。
在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9日,美国国会众议员在众议院外举行简短仪式,悼念“9·11”事件遇难者。当天,美国国防部在五角大楼中央庭院也举行了纪念活动。11日,五角大楼“9·11”纪念园还举行了另一场纪念活动,总统奥巴马、国防部长卡特、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福德现场出席,为遇难者默哀并敬献花圈。
在纽约,9日,在风笛手和鼓手引领下,纽约市警察身穿警服列队行进,在曼哈顿殉职警察纪念碑下举行仪式,悼念在“9·11”事件中殉职的警察。这是纽约市警察局自“9·11”事件以来首次举行游行活动。11日,在纽约“9·11”纪念广场,还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念名”悼念——默哀并逐一念出近3000名遇难者的名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前纽约州联邦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出席这一仪式。她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都在这一天暂停竞选造势活动。纪念仪式结束后,“9·11”纪念广场开放至午夜以供民众凭吊。
此外,11日,“9·11”国家纪念博物馆还首次举办艺术展纪念“9·11”事件15周年。
近来,一些美国机构、媒体也就“9·11”事件15周年来美国反恐得失展开反思。
美国“9·11”事件调查委员会联合主席之一托马斯·基恩近日表示,美国虽未再次遭遇“9·11”事件这样重大的恐怖袭击,但小型恐袭不断发生,在遏制极端思想方面几无收获,而世界安全形势比“9·11”事件发生时更加危险。
皮尤研究中心近日发布民调显示,40%的美国人认为,和15年前相比,恐怖分子有更强大的能力对美国发动袭击,这一比例创14年来这项民调的新高。调查还发现,选民看法具有明显党派倾向:58%的共和党选民认为恐怖分子愈发强大,而持这一看法的民主党选民只占31%。
□反思
美国反恐战略的失当与失策
“让美国重返安全!”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用这句口号吸引了大批选民追随,因为“9·11”袭击15年后的今天,生活在此起彼伏的枪击案以及恐怖袭击阴影下的美国民众,从未拾回昔日的安全感。
“9·11”事件之后,美国发动了反恐战争。然而,美国以冷战思维指导反恐,以反恐划分阵营,在反恐战争中执行双重标准。可以说,美国反恐战略从一开始就失当、失策了。
滥用反恐局势让人忧
“9·11”事件后,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拒绝向美国交出“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2001年10月,美国开始对阿富汗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以恐袭为主要形式的对抗不断发展,大量平民成为受害者。
2003年3月,美国以伊拉克藏匿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萨达姆政权支持恐怖分子为借口,不顾国际社会强烈反对,发动了伊拉克战争。伊战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没有找到,也没有证据显示萨达姆与“基地”组织有关联,美国更没有因为这场战争变得更加安全。伊拉克却从此陷入了无休止的教派冲突、恐怖袭击和社会混乱的漩涡。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问题专家袁鹏认为,伊拉克战争对世界来说是场灾难,对美国来说也失大于得,是美国的一次重大战略失误。
美国“外交政策”集团首席执行官戴维·罗特科普夫在《国家不安全》一书中说,伊拉克战争的后果远超过推翻萨达姆和确认那些莫须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不存在。
“9·11”事件15年后,“基地”组织没有被铲除,阿富汗和伊拉克仍然处于动乱之中。中东局势的动荡,不仅为“基地”组织提供了扩展势力的空间,更催生了极端组织“伊斯兰国”。
美国著名全球发展问题专家、哈佛大学国际研究中心主任杰弗里·萨克斯指出,西方尤其是美国,对“伊斯兰国”迅速壮大负有重大责任。“伊斯兰国”的出现,本身就标志着美国反恐政策的失败。
搅乱中东盟友遭殃及
从2010年12月开始,“阿拉伯之春”席卷多个阿拉伯国家,从突尼斯到埃及,从也门、巴林再到利比亚、叙利亚。美国在中东的反恐政策完全服务于美国掌控中东的霸权地位和地缘战略利益。扛着反恐大旗的美国,搅得中东地区陷入无休止的冲突,民生凋敝,乱象丛生。
从美国军事干预阿富汗和伊拉克到后来的西亚北非政治动荡,欧洲一直作为美国的盟友参与其中,联手推行“新干涉主义”,造成多国局势持续剧烈震荡。
始于2011年的西亚北非动荡深刻影响和改变了地区格局,旧体系已被打破,新秩序却难建立。
近年来,“伊斯兰国”“基地”等极端组织不仅在中东肆虐,还在欧美国家制造了多起恐袭。美国中东政策的失败越来越威胁到欧洲国家的安全,一方面加剧了欧洲内部的种族矛盾,致恐袭风险增大;另一方面,也使得欧洲不断受到难民问题的直接冲击。在过去两个月内,欧洲就发生了多起恐怖袭击事件。
社会治安挑战严峻、失业率上升、民粹主义势头上升,昔日美国反恐盟友,如今尝到了自酿的苦果。
双重标准反恐难奏效
“15年来的国际反恐形势总体效果不佳,恐怖主义活动愈演愈烈。美国等西方国家仅从本国利益出发,反恐执行双重标准便是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问题专家李伟这样说。
小布什执政时期,美国在国际上以反恐划分阵营,却只为谋一己私利;以反恐为名行霸权之实,结果“打出”了更多恐怖主义。
奥巴马执政时期,美国调整全球战略,在反恐问题上将欧洲盟友推到一线,但背后仍以美国利益为主导,把反恐作为工具。这样的美式反恐,无法根除恐怖主义,反而使恐怖主义有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华盛顿看来,对美国构成威胁的组织是恐怖组织,而只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的组织则不一定是;美国可以对它所界定的恐怖组织甚至某些国家行使武力,而其他国家则不行。
山无常势,水无常形。15年来,恐怖主义的组织形态和运作逻辑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愈发呈现出分散化、网络化、个体化的趋势,因而反恐也需要有思维方式的创新和技术手段的与时俱进。
从“基地”组织到“伊斯兰国”、从“博科圣地”到“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恐怖主义在地区乃至全球层面“联动”“共振”。不断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给国际社会敲响了警钟,面对日益猖獗的恐怖组织,各国必须加强合作,采取系统性措施,从源头上铲除宗教极端势力滋生的土壤。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加强国际反恐合作迫在眉睫,反恐重任需要世界各国戮力同心,防治并举,而美式反恐政策注定是条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