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

河长重视 部门共治 效果凸显 ——从新余市孔目江黑臭水体治理看河长制的成功实践
2017年1月24日,正值农历岁末年关、辞旧迎新之际,新余市河长办向全市人民公布了一个特大喜讯:孔目江下游原第二水厂取水口至孔目江入袁河处河段水质达到Ⅲ类水!昔日的恶臭味已闻不到气息,污浊的江水变得清澈见底。据市环保局1月22日检测,孔目江江口断面(通济桥)水质均为Ⅲ类水,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指标分别为16mg/L、0. 水利厅

三道“生态闸门”筑起面源污染的防控线
长期以来,农民把增加化肥用量作为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手段,而水稻灌溉粗放管理和大量化肥农药的低效施用产生了大范围的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威胁了鄱阳湖“一湖清水”安全。省水利厅中美国际合作项目——《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近日通过验收,标志着用生态的办法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取得重要突破。目前项目成果已在全省推广100多万亩,一年总氮减排约250吨,总磷减排约10吨,增产3万多吨,经济效益达到3. 水利厅

三道“生态闸门”筑起面源污染的防控线
长期以来,农民把增加化肥用量作为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手段,而水稻灌溉粗放管理和大量化肥农药的低效施用产生了大范围的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威胁了鄱阳湖“一湖清水”安全。省水利厅中美国际合作项目——《鄱阳湖农业面源污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近日通过验收,标志着用生态的办法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取得重要突破。目前项目成果已在全省推广100多万亩,一年总氮减排约250吨,总磷减排约10吨,增产3万多吨,经济效益达到3. 江西新闻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