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希望上山下乡永不会在我孩子身上重演
核心提示 :在纪念上山下乡40周年的活动中,的确有些当年的“先进典型”在拼命叫嚷这场运动不能否定,……我写这书的初衷,是要告诉我的儿子和所有知青的孩子,这本书就是为他们写的,我希望这样的事情永远不要再发生。
本文摘自:《广州日报》2009年3月28日第B11版 作者:吴波 原标题:《写知青史是为给孩子一个交代》
知青历史被误解?被美化?《中国知青史》推出再版还知青真貌本报记者专访作者
为纪念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四十周年、建国六十周年,当代中国出版社再版了由著名知青专家定宜庄、刘小萌所著、全面记述中国知青史的著作《中国知青史——初澜》和《中国知青史——大潮》。
除了那一段厚重的历史以外,或许我们可以从更多的文化符号和记忆中去解读该书重新引起重视的因果。该书上架之际,记者采访了两位亲自参与并研究知青岁月的专家作者定宜庄和刘小萌,倾听他们讲述关于那个年代的故事。
刘小萌谈知青经历:浑身虱子与狼共舞
刘小萌,史学博士。1952年生于北京市。1968年赴内蒙古牧区插队。1978年考入大学。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顾问。
本书作者之一刘小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本书再版如果有一点意义的话,首先一个就是要还原历史。从下乡到下岗,这个是我们这一代人付出的沉重代价。”该书另一作者定宜庄介绍,该书曾于十年前出版过,并得到海内外读者和媒体的好评,被媒体誉为“了解当代中国史”的必读书之一。
《中国知青史》两位作者定宜庄与刘小萌都曾经有过赴内蒙古牧区插队的经历。刘小萌告诉记者,原以为草原是浪漫的,可现实却很残酷。由于生活艰苦,他平生第一次浑身长满了虱子。开始,浑身的虱子让他很难受,可后来慢慢习惯了,知青们就把虱子称为“革命小虫”。在草原的5年里,刘小萌和很多知青一起放羊5年,每天与狼群同行。
批判《狼图腾》:狼哪有他说的那样好?
刘小萌称,“姜戎的书定位在狼图腾,将狼图腾说成蒙古民族乃至北方民族最有代表性最重要的信仰,这种定位与中国历史的基本常识不符。我在放羊时经常遇到狼对羊群的袭击。狼不像一般野兽,捕捉猎物,吃饱就足。牧民都知道,狼是一种极凶残、报复心理又极强的野兽。它一旦避开牧人,窜入羊群,总是大开杀戒。按说一只狼吃一只羊足够填饱肚子,但狼不是吃饱了就罢休,而是继续在羊群中为虐,所以一只狼往往能祸害几十只羊。狼吃饱后,往往在羊群里乱窜,专门叼绵羊的尾巴。狼一扑上去,绵羊就吓瘫在地。这时,狼的暴戾天性就爆发出来,它趴在羊的身边,慢慢舔羊的尾巴,直到把肥油舔光,露出白花花的尾骨。狼实在吃不动了,就在羊群中追逐为乐,专门咬羊的脖子。羊的喉咙一断,只有死路一条。从这种暴戾、凶残的天性中,如何能挖掘出种种美德?什么强悍进取、聪明机智、善于团队精神、亲情友爱、富于家庭责任感,诸如此类都是《狼》书作者对狼的赞美之词,与我实际看到的狼性反差鲜明,这也是我在知青岁月里了解到最为真实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