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文法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情况及成果简介
编者按: 我校2015年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就回归大学教育本位、深化本科教学综合改革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形成共识。近年来,我校在深化教学改革、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今天,本网专题介绍文法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果。
东华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始建于1977年,当年招收专科生。1998年开始与江西师范大学联合招收本科生,2004年独立招收本科生,有着近四十年的办学历史和丰富的学术积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学科特色。它以积淀深厚、影响深远的临川文化资源为学科内核,以彰显勤勉务实、革故鼎新、开放包容、和谐奋进的人文精神为己任,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接当代社会思潮、丰富学科人文底蕴、扩大江西文化声誉上不断作出新的探索和开拓。2005年获二级学科“文艺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2007年开始招收研究生,2007年获批江西省高校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江西戏剧资源研究中心”,2010年获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0年获批建设江西省特色专业。2014年获批语文教育硕士授权点。
本专业汇聚了一支高水平的人才培养队伍,现有教师22人,其中有教授5人、副教授13人、讲师4人,博士学位13人,硕导17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省学科带头人3人,省骨干教师2人。教师学历、职称、年龄、学缘结构合理。
本专业拥有《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2门省级精品课程,承担省级教改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励7项,出版教材10本,其中有一半属于地方文化特色教材,是江西戏曲文化和基础教育在本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呈现。科研方面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文艺理论研究》、《文献》、《戏剧》、《鲁迅研究月刊》、《新文学史料》、《戏曲艺术》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近四年以来,本专业获省政府社科优秀成果二等、三等奖5项,平均每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立项2项,显示出强劲的学术研究发展态势。
本专业立足多样化的社会文化人才需求,在教学改革、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等多方面,围绕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进行积极的探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建设面向江西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以闻名中外的江西戏曲文化和临川基础教育为实践平台,依托丰厚的临川文化资源及背景,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科研和教育活动。利用一级学科授权点、语文教育硕士授权点、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平台,将本专业的优势科研成果、江西地方文化特色、社会文化经济发展需要与教学结合起来,形成科研教学、文化整理、人才培养、学生就业等多层面的交流与渗透,对优化人才培养和教学质量起到促进作用,成为地方理工院校有一定示范性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型专业。
本专业推行课程体系改革,形成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设置强化汉语言文化传播特色,根据就业市场需求优化选修课程设置。一是根据教师的职业能力要求,加强心理学、教育学、语文教学法等课程学习,二是根据文化传播机构的职业能力要求,开设了公共关系学、商务谈判等课程。三是为适应学生报考公务员的实际需要,开设了《申论》等相关课程。四是从一年级开始实行导师制,每位导师负责三五位同学组成的学习团队,从经典阅读、学年论文写作、各类实习等方面进行指导,贯穿至第四学年,推行“本科生导师制”与常规教学相结合辅助的培养模式,构建中文专业人才个性化培养的平台。
本专业强化实践教学改革,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了实践教学内容的整合,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实践课程,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教学相结合,并着力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以“中外名剧改编与表演”系列实践课程、“阅读指导和写作训练一体化”系列实践课程这两大模块为教学内容,以三个维度的综合训练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教学目标,并且通过就业反馈等为评价指标,构建中文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模式。
近四年,本专业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与科研项目23人次;获得省级各类竞赛奖励 65 人次;学生发表学术论文2人次。本专业培养的本科生的就业率均达到90%以上,为社会尤其是江西省内输送了大量的人才。除了从事基础教育的工作外,在文化传媒、党政机关、公司企业等工作,体现了中文系对于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视。在各个不同的就业去向中,或是读研深造,或是工作就业,历届毕业生都能够找到理想的发展道路,这也说明了本科阶段四年时间的学习,为他们在应届毕业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优秀的毕业生代表如050831班叶婧同学毕业后被省委组织部江西干部学院录用;080832班吕芝霖被中广核集团录用;090831班蒋嘉骅成为浙江省作协会员,出版小说3部,与周悦等几位同学一起形成了学生作家群体。
责任编辑:刘顺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