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星”翻沉客轮舱内搜救现场目击(组图)

07.06.2015  14:33

  倾覆翻沉于长江的“东方之星”号客船在被救捞船扶正并提升出水面后,自5日21时左右展开大规模船内搜救,发现大量遇难者遗体。新华社记者6日独家进入舱内搜救现场,见证记录了舱内异常忙碌、细致而沉重的搜救过程。

6月6日,湖北省消防官兵在“东方之星”船舱内进行破拆作业。 新华社发

  “东方之星”满目疮痍。船舱过道里到处散落着浸湿的床单棉被,屋顶的天花板完全破损。客舱内的木制高低床架东倒西歪。残存的积水沿着缝隙不断滴落,地上随处可见拖鞋、水壶等杂物,不少房间的柜子里还整齐摆放着来不及穿上的救生衣。

  在搜救现场,武警、消防、解放军官兵们冒着船舱内难耐的闷热,协同配合开展搜救。所有搜救人员都“全副武装”,身着连体白色防化服、胶皮靴、胶皮手套、头盔和双层口罩。

  每当发现新的遇难者遗体,都先由防疫人员对遗体喷洒消毒药水。然后消防战士用电锯和液压钳移除遗体搬运的障碍,再将遗体装入双层黄色转运袋,按照6人一组抬担架的方式搬运遗体。这一过程每个细节、每个动作大家都小心翼翼,力求不因转运造成任何遗体再受损伤。

  现场一位部队防疫消毒员告诉记者,他们从5日22点左右进入船舱内,一直连续工作到6日19点,身负几十斤重的消毒设备,为遇难者遗体和搜救人员防疫消毒。

  由于刚进入船舱时内部非常杂乱,不少搜救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被铁皮铁钉和断裂的木板割伤扎伤,鲜血直流,不得不打破伤风针。很多在现场作业的搜救人员都是连续奋战了二十多个小时,防化服内的衣服湿了又干,只能在搜救清理的间隙喝口水,靠着栏杆或坐在楼梯上稍事休息之后又马上投入搜救。

6月6日,搜救人员在船舱内作业。 新华社记者 白禹 摄

  目前船身大部分露出水面的“东方之星”靠三条起重船起重臂的钢索“钩住”。海事专家介绍,三条起重船所承载重量约400吨。而“东方之星”翻沉后,船上的席梦思、沙发、棉被等物品大量吸水,不仅增加了船舶重量,而且在翻沉过程中集中到船只左舷,致使船舶重心左偏。

  目前,“东方之星”船舱的一、二、三层已经基本搜寻完毕。由于顶层船舱在翻沉过程中被严重损毁,导致搜救人员搜寻清理难度较大。在顶层船舱内,记者看到湖北消防宜昌支队消防官兵正在对损毁船体进行破拆以保证遇难者遗体完整运出,因为船顶钢板硬度较大,他们经过一下午的作业也只拆除了五米左右范围,搜寻出三具遇难者遗体。

  为了减轻重量,让“东方之星”最终可以自浮,搜救人员对搜寻过确认无遗体的船舱内进行清理,将桌椅木板等杂物转移到了另外一艘运沙船上。同时,搜救人员还将遇难者遗物单独挑出,集中整齐码放,并特别强调对于散落的现金证件等物品要整理妥善保存。记者在现场看到无论是大件行李箱还是诸如手机、相机等乘船人员的小件物品,都被搜救人员从杂乱的舱内拣出分类整理并放置稳妥的位置。

  目前,“东方之星”客船舱内搜寻已基本结束。除顶层外的三层船舱内杂物也大部分被清理出舱,底舱积水清理完毕。下一步将再对上层船舱进行清理,以减少载重降低重心,保证“东方之星”能够自浮。

搜救人员将遇难者遗体从船舱内抬出(6月6日摄)。 新华社记者 白禹 摄

  7日晨,记者看到南京油运公司“长江62016”拖船已经抵达事发水域。据海事专家介绍,“长江62016”轮主机功率1940千瓦(2640马力),完全满足将“东方之星”带离事发水域的要求。下一步“东方之星”将在“长江62016”轮的牵引下,被拖至附近一家沙市造船厂。

  记者离开“东方之星”前,顺着楼梯走下,看到三楼的客舱餐厅地面上,散落着沾满淤泥的麻将牌和沿途拍摄的景色照片。墙壁上,航行路线图指示着本该到达的目的地。二楼吧台后面,银色的不锈钢字体“东方之星轮”已经被泥土覆盖失去了光泽,一部红色电话座机的听筒吊在半空中仿佛发出最后的呼救……

  “东方之星”驾驶舱内,记者看到墙壁上的时钟定格在9点33分10秒。(记者 白禹 参与采写记者:周勉、苏晓洲、帅才、史卫燕、陈文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