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数唐太宗和明太祖"打虎"最猛
作者:李林 杨梦晨,原题:《历史上唐贞观时期和明初“打虎”最猛》
过去一年,中纪委反腐成绩斐然,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苏荣4只“大老虎”相继被打入笼中。公众不免期待,2015年的反腐风暴,又将如何“刮”?“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目标,能否实现?
古人是如何“打虎”的?我国历代的反腐制度,对当今又有哪些可借鉴之处?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了中国法制史学界的泰斗级学者、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张晋藩先生。
监察制度,维持国家纲纪之根本
中国青年报:我国古代专司反腐的机构是什么?
张晋藩:我国古代反腐,主要靠监察机构。它的任务就是维持国家的纲纪,也就是维持封建专制政治体制的大经大法。纠弹官邪,保持官僚队伍的素质。
中国青年报:这一制度在历朝历代是如何演变的?
张晋藩:监察制度形成于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初具规模,中央设立了御史台。在汉代监察活动中,以监察地方长吏与豪强势力为重点。监察机关通过对官吏的监督,加强了国家机器的效能,有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因而职权不断扩大。
到唐朝时,监察制度化,形成了“一台三院”的体制。“一台”为御史台,是中央最高监察机关,有权弹劾百官、参决大狱、监督府库支出等。御史台下设有“三院”:台院、殿院、察院,既分立,又互相配合。台院执掌纠弹中央百官,参与大理寺审判和审理皇帝交付的重大案件;殿院负责肃整朝廷礼仪;察院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地巡察地方。
到了明清时代,御史台则转变为都察院。由于明朝不设宰相,六部提高地位,为了加强对六部的监督,还专门设置了六科给事中,来监察六部。
中国青年报:监察机关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张晋藩:在国家体系中,监察机关处于权力制衡机制的位置,以使国家机器得以正常运行。监察机关又是以弹劾“官邪”作为重要的执掌,以确保官僚机构职能的正常发挥。由于监察机关对国家的稳定起着一定作用,因此,历代皇帝都很重视。
比如,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说过,“中书朕左手,枢密朕右手,御史台是朕医两手的。”这说明,中央最高的军政长官也要接受御史台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