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南昌工学院于2013年底,启动实施了民族预科教育综合改革。改革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培养优秀预科生为目标,以教育、管理、服务为抓手,努力为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好打基础利长远工作。
学校的民族预科教育改革,得到了教育部和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两次亲临学校调研指导。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强卫专门作出批示:“要更加重视,继续关心支持南昌工学院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建设、办学和管理工作。”省长鹿心社强调,“要继续发挥好南昌工学院的示范作用,进一步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教育水平。”
学校从党和国家的战略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长治久安的高度出发,加强顶层设计,精心谋划,反复研讨、科学论证,研究制订了《南昌工学院民族预科教育综合改革方案》,拉开了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的民族预科教育综合改革的序幕。
教育改革突出一个“新”字
南昌工学院的预科教育改革,坚持从“新”入手,做到教育出新招、教学创新法,教育和教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思想政治教育出新招。针对预科教育时间短的特点,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学校成立了民族和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涉疆涉藏维稳工作领导小组、迪里努尔工作室(以全国优秀教师迪里努尔·买买提依明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新疆学生事务办公室等机构,分析研判学生思想动态,统筹解决教育管理中的具体问题。
把握思想新变化,通过座谈、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形式,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做到“思想底数摸得清、思想脉搏把得准、思想引导跟得上”。2014年3月,学校组织了全校预科学生的思想状况问卷大调查,并形成问卷调查报告,准确掌握了民族预科生思想状态,为思想动态研判、思想政治教育措施制定和实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教育设计新模块。学校实行整体安排,教育内容模块化推进,做到系统性和专题性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教育活动与学生特点结合。从入学教育开始,学校设计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育和江西红色文化教育三大课程模块,并将入学教育、井冈山实践教学、感恩教育分段嵌入到预科学习的全过程,做到“月有主题、周有班会”。特别是将反对“三股势力”、拒绝黄赌毒等教育融入其中,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全年不间断,防止“挂空档”。
方法改进新特色。学校将《民族政策与民族理论》、《形势与政策》课内学时数,由72节加大到128节,在预科181间教室安装了电视,每天组织学生观看《新闻联播》。2014年底,组织了来自23个地区、26个民族、涵盖63所目标院校的146名少数民族预科生,到井冈山开展爱国主义现场教学实践活动,在师生中、校园里、社会上都产生了很大反响。在2014年江西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本科高校思政部主任会议上,南昌工学院均作了交流发言,介绍典型经验。
分类分层教学创新法。针对目标校和生源特点,解决“学不会”和“已经会还要学”的问题,精心研究,将分类分层教学尽量做到位。一是将学生按目标院校大致分为部属、省属等大类,混合编为行政班,行政班同属一位辅导员、班主任管理。二是根据学生的学制、生源地、文理科类、高考和摸底成绩等进行分层编为教学班,共制订了10余套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各个类别、各个层次以政治合格为首要任务,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比较好地对接了预科教育的目的,对接了学生的实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学习水平明显提高。
管理改革突出一个“严”字
管理改革坚持“严”字当头,做到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恒。
严格培训强能力。学校将1000余册《新疆民族宗教知识手册》、《民族与宗教》图书,发放给全校各级管理干部学习,并随机抽取200余名教师进行民族宗教常识闭卷考试,对不合格者进行通报、并按要求补考。学校还通过邀请专家来校做报告、定期开展培训、深入民族地区调研考察等方式,提高管理干部的政策和业务水平。
严格管理强约束。学校与学院、学院与学生及家长、学院与辅导员班主任、辅导员与学生层层签订责任状,并将“两个不得”和“五个严禁”明确写入《致家长的一封信》中,明确哪些事“不能做”、“不能出”、“不能碰”。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规章,做到“出勤天天有点到、检查周周有通报、违纪月月有抄告。”学校还定期到目标院校调研,对预科结业生进行跟踪走访,并将反馈情况及时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的改进之中,实现了前移、聚焦和延伸的封闭循环。
严格考评重自觉。建立了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对学生平时的考勤、迟到、早退、作业完成、参加文体活动、奖惩情况等进行详实记录,并将它作为学业成绩和专业选择的重要依据,让学生在日常考评中自觉遵规守纪,正确处理学业与恋爱的关系、自觉抵制“三股势力”、远离黄赌毒,实现自我管理和相互管理、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
服务改革突出一个“爱”字
服务改革坚持从“爱”出发,爱在其中,爱到实处。
大爱倾心帮扶。学校建立了导师育人制度,将若干个学生分配到民族教育学院的每一位老师,由他们进行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针对“民考民”两年制学生,学校专门开设了从拼音、笔画开始教的零起点培训班,解决听不懂、不会讲、不敢说的问题。迪里努尔工作室成立了汉语学习兴趣小组,通过讲故事、自我介绍、一起读书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
细爱倾情照顾。学校建设了1800平方米的清真食堂,从新疆聘请了有认证资质的维吾尔族厨师,羊肉全部从新疆定期采购,学校每年为清真食堂补贴近300万元。寒暑假学生离校返校期间,学校联系火车站和公交公司,帮助做好新疆学生购票、取票事宜,安排绿色通道和专门候车室,指定专人到火车站引导新疆学生乘车。协调专门公交车辆往返于车站和学校接送学生,实现“从校门到车门、从车门到校门”的一站式服务。学校还搭建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平台,举办民族体育运动会和民族文化艺术节游园活动,拍摄民族版的《小苹果》等等,进一步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内涵。
深爱倾力解困。学校设立了预科奖学金,每年发放达30余万元。每年为新疆籍贫困生减免学费20余万元,并安排了100名左右的勤工俭学岗位,入冬时解决部分特困学生的被褥、棉衣问题及寒暑假路费问题,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校的关怀。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站在新的起点上,南昌工学院将继续全面推进民族预科教育综合改革,以忠于党、忠于国家的赤诚之心,以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部署为指导,继续用心、用力、用财,攻坚克难,推动发展,将改革的红利最大限度落实到少数民族学生身上,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服务。
文章链接: 改革路上 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