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丨中央军委刚刚成立的这支部队有多重要?

15.09.2016  16:46

  昨天,中央军委联勤保障部队正式成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这支部队下辖的一个联勤保障基地和五个联勤保障中心授予了军旗。

△习近平向武汉联勤保障基地司令员李士生、政治委员殷志红授军旗。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支部队要打仗、打胜仗,离不开高效有力的后勤保障。

  其实,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保障力量最早叫做“后勤”,不仅设有总后勤部,各大军种和军区、部队也都设有各自的后勤部。随着部队建设发展的需要,后来又出现了“联勤”的叫法。从“后勤”到“联勤”,再到现在的联勤保障部队,有哪些不一样?我军要进行这样的改革意义何在呢?

解读一:联勤保障部队是怎样一支力量?

  习近平强调,联勤保障部队是实施联勤保障和战略战役支援保障的主体力量,是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勤保障部队究竟是怎样一支力量?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

  三大变化与新的领导指挥体制相适应而建立

  新成立的联勤保障部队,是为了与新的领导指挥体制相适应而建立的,这支部队,是由以前的战略后方基地,原军区联勤分布等后勤力量改建而来。在名称、隶属关系和性质上,都有所变化。

  在名称上,叫联勤保障部队。这是根据这一轮军队领导指挥体制改革,推动部队编成,向充实、合成、多能、灵活方向发展的要求,对联勤力量进行的部队化、战斗化、综合化编成,突出了后勤的作战保障职能,并进行部队化的管理和指挥运用。

  在隶属关系上,联勤保障部队归中央军委建制领导。与以前大军区体制下联勤保障力量,主要归军区领导不同,联勤保障部队具有战略属性,它是承担联勤保障和战略战役支援保障的主体力量。

  在性质上,与联合作战相适应,突出的是后勤的联合保障。这支力量不属于任何军种,但又对各军种都提供保障。也就是说,我军各军种的通用物资和通用勤务都主要由联勤保障部队负责;而各军种后勤的专用保障,则主要由各军种后勤力量,自行按建制关系进行保障,这样做,很好地贯彻了联合作战、联合训练、联合保障的要求,并且能够与作战力量改革相适应,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解读二:成立联勤保障部队有何重大意义?

  军改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发挥我军战斗力

  新的联勤保障部队的建立,是我军这轮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军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改革与军队的作战体系和管理体系是密切配合的,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要保障军队改革的有序推进,后勤改革是必不可少的。特别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如何为和平训练和安全领域的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是非常有必要的。

  联勤保障部队成立,形成了指挥作战、行政管理、后勤保障三足鼎立的主线条,对于军队改革来说,应该是齐头并进,三者缺一不可。

  联勤保障部队的成立,是在过去后勤保障体制之上,建立起来的一种以相关的大中城市为主要支撑点,向四周辐射出来的基地保障网络。它更便于中央军委的直接指挥,便于为作战部队提供相关保障,让我军能够在战时充分发挥战斗力,同时也保障和平时期部队的抢险救灾能力。

  充分利用资源 实现有力保障

  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不少发达国家都在尝试进行在军队后勤方面进行改革。特别是冷战过后,有国家提出了聚焦式后勤:即准确、及时地为作战部队提供各种后勤方面的保障,适应现代化战场节奏快、物资消耗大的需要,使作战部队能够始终保证在高效的作战水平上。

  我军后勤方面的改革,一直在调整,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们就提出了“三军联勤”,并在当时的济南军区进行了试验。经过实践发现是非常行之有效的,“联勤”不仅可以实现有力保障,还能够充分使用资源,避免浪费。

  随着军队新的军种不断产生,以往各个军种后勤独立保障,造成交叉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建立联勤保障部队提高了军队后勤保障的效益。

解读三:军改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5年12月31日,习主席向陆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授予军旗并致训词,迈开了军改的实质步伐,军种主建的体制正式隆重上线。

  2016年2月1日,习主席向五大战区授予军旗并发布训令,标志着中国军队正式开启战区时代。

  2016年9月13日,联勤保障部队成立。

  从去年开始的军改,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顶层设计全部到位、战区建设得以完善、各军种之间的位置大幅调整(如火箭军的提升,火箭军作为一个独立军种意义重大)、军队资源有效整合、后勤保障体系改革完成。这就好比建房子,现在框架已经有了,接下来就是对武装力量进行“精装修”,包括新编制体制的运行、对新入役武器的实战应用能力的提高都还需要一定的磨合过程。

  我国进入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对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贯彻落实强军目标和军事战略方针,大变革带来大挑战,更带来大机遇,必将助推改革强军巨轮乘风破浪、扬帆前行。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