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走出去\"亟须掌握标准评定话语权

16.10.2013  17:42

业内人士:中药\"走出去\"亟须掌握标准评定话语权

  新华网江西频道10月16日电(记者刘彬 高皓亮)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在此间举办的樟树第44届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上表示,拥有“国粹”之称的中药在出口贸易过程中时常遭遇绿色壁垒,中药走出国门不能被人牵着鼻子走,亟须掌握评定标准的话语权。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文化实力增强,中药良好的效用被很多国家所接受。目前,中国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地区)签订了含有中医药合作的政府协议90多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近170个国家和地区。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中药普遍难以打入国际医药的主流市场,大部分只能在华人圈里使用。

  据介绍,一种中药要进入某个国家,通常要经过严格的注册审批和成分检测,而这些审批与检测的标准均掌握在别人手中。“合不合格、准不准入,都是别人说了算。中国自己没有掌握中药评定标准的话语权,只能被人牵着鼻子走。

  欧盟自2011年起开始实施《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按照这个法令,中成药要进入欧洲国家,除需在欧盟地区使用15年以上、在中国使用30年以上并提供相关证明外,还必须申请许可。而许可的前提是对中成药中的每一个成分进行检验。

  “且不说能不能通过检测,单是高达数百万英镑的检测费用,就成为横在中药出口面前的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一位参加药交会的中药饮片企业代表说。

  江西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曹岚认为,由于在国外很多中药并不是以药品的名义销售,而被当作是食品。这样做实际上是把西方国家对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套用在中国中药材上。

  “西药是数据科学,中药是经验科学,两者不属于同一套评价体系。”樟树市药业局副局长周正如认为,中药是中国的国粹,需要中国人自己掌握话语权。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说,中药在走出国门除了要面对绿色壁垒外,还存在文化认同问题。“中医药是医学科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如天人相应、阴阳结合、动静相宜等理念,没有一定的中华文化修养是很难理解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