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一年来]在生态保护中“鼓起荷包”——看万年县三大林业产业如何脱颖而出
本报记者张志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全省“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实施近一年来,各地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创新方式方法,大力发展林业产业,苗木花卉、油茶等产业面积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正成为林业的主导产业、农民增收致富的亮点产业。
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发展林业生产,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壮大和企业发展、农民增收,万年县的实践,给争创绿色崛起新优势的我省各地不少启示。
提起万年,贡米、珍珠、生猪,广为人知,三大农业产业,是万年农业发展的亮丽名片。
今日万年,雷竹、苗木花卉、油茶,异军突起,三大林业产业,是万年绿色发展的崭新标杆。
青山滴翠,绿意盎然,空气清新,三大林业产业,使万年生态环境更绿更美了;信心十足,干劲高涨,激情迸发,三大林业产业,让万年农民增收致富路更宽更广了。日前,记者来到万年县,感受到三大林业产业发展生机勃勃,广大干部群众正在“县美民富”的康庄大道上书写绿色崛起的动人篇章。
传统农业县,如何确立新的抓手,争创新的优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万年县的答案是,从地理条件、市场、农民意愿等出发,大力发展雷竹、苗木花卉、油茶三大林业产业。
强力推动林业产业发展,不仅写进了县党代会和人大报告中,更写在了万年的广阔大地上。
“一亩雷竹十亩粮,两亩雷竹娶媳妇嫁姑娘,三亩雷竹送子女上大学堂,四亩雷竹轻松建楼房。”大源镇雷竹示范基地入口处,宣传牌上这些醒目的字句,是种植雷竹使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生动写照。
“我家种了10来亩雷竹,盖了三层楼房,买了小轿车。”山背村农民胡国爱自豪地说。
“主要靠雷竹收入,我家既娶了儿媳妇又嫁了女儿。”江田村农民高立满高兴地说。
…………
记者来到荷溪村时,雷竹即将进入采收季节,增收的喜悦之情写在了村民们脸上。
在村里,万年县仙龙雷竹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彭元峰说:“雷竹在江浙沪市场需求旺,销路不愁;大源镇气候、土壤条件十分适合种植雷竹,产出的雷竹质量好,在市场上有比较优势;与种植水稻相比,种植雷竹效益高得多,年利润少则每亩1.5万元,多则每亩两三万元。这就是农民种植积极性高,种植规模得以扩大的原因。目前,大源镇雷竹种植面积1.5万亩,全县有3万多亩。”
走进江西省喜果绿化有限公司红豆杉繁育基地,道路两旁的红叶石楠,在阳光的照射下鲜艳夺目,基地内的一个个大棚内,繁育的红豆杉碧绿透亮,长势喜人。
公司董事长饶玉喜告诉记者:“喜果公司致力于发展精品、珍稀苗木花卉,如红豆杉繁育、扦插,目前累计达4500万株,居全国前列,去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苗圃’;公司还在全国率先开发红豆杉酒、茶、枕头等产品,市场竞争力强。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公司在万年县建立了12个苗木花卉种植基地,涉及9个乡镇,旨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正在基地内劳作的农民胡连军感慨地说:“我们既可出租土地给公司,每年拿到每亩300元至500元的租金,又可在家门口务工。这样发展苗木花卉,我们老百姓是欢迎的。”
以喜果公司为首,以“公司建基地带农户”为主要模式,目前万年县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3.7万亩,成为最具特色和潜力的林业产业之一。
与雷竹、苗木花卉不同,万年县油茶产业脱颖而出,走的则是“土地入股、收益分成、立体开发”的模式,闯出了另一番天地。
“土地入股、收益分成、立体开发”,简而言之,就是公司以资金和技术入股,农民以土地入股,油茶投产后,公司和农民进行收益分成,公司在此过程中根据当地条件在油茶基地进行套种、养猪、养鱼等立体开发,延伸产业链。
这种模式,得到了国家林业局的充分肯定,万年县油茶种植面积目前扩大到4万亩左右,成为全国百个油茶示范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