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八旬老人仅读过三年小学 却自费办图书馆
11月26日,丰城市一位退休的八旬老人没闲着。这天,他争分夺秒地将《半月谈》杂志收集到了第960期,为自己耗费40余年心血的家庭图书馆了却了一个新的夙愿。
这位获得中国收藏协会会员、收藏业绩入选《中国收藏信息大观》、《中国当代收藏家大辞典》,获得感动丰城“十佳人物”,还曾在2002年获得省领导祝贺等多项头衔及光环的老人,就是丰城市档案局退休干部罗老生。
放牛娃爱“啃”书成就非凡人生
“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书无报”,这是记者25日见到罗老时他说的第一句见面语。随后,记者来到他一套三居室住房里,仿佛进入一个书报的海。这个耗费40多年建造的藏书馆,书架一列一列与墙壁相依,书柜一层一层与天花板相接,连走廊也成了书的天地。
12岁那年罗老的父亲去世,家庭生活贫困,他像大人一样干着很重的农活。18岁那年,他给一老东家打长工,东家见他干活勤快又爱读书,就从房间里翻出几本“大部头”给他啃。他接过这些书如获至宝,竟然对东家说他宁要这几本书也不要工钱。
新中国成立后,罗老来到一家金融单位当了一名炊事员。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派去收放款,凭着日积月累的学识,他所收放的款分毫不差。受到领导赞赏的罗老马上被委任为营业所业务负责人。于是,他也有幸接触很多报纸和书籍,从此也成就了他个人收藏历程。
耗40载心血成藏书界“活档案”
面对满屋的藏书,罗老告诉记者,不论是书刊,还是报纸,都是他一本一份积累起来的,且对放置位置及类别了如指掌,取出时从不要翻阅目录,被称为藏书界的“活档案”。
这些书的来源一是收藏,但更多的是购买。他说只要是自己看中了的书就非买不可,买了也一定要看。有一次,他带老伴去南昌买衣服,结果衣服没买成,带去的1000多元钱全花在买书上。2001年,他从《藏书报》上得知南昌市某书店有《新华月报》1949年创刊版出售,上有毛泽东的题词。罗老生怕被别人买走,火速赶到南昌,花800元买了下来,配齐了全套《新华月报》。
感化“浪子”助其考上重点大学
他所居住的社区有一名被称为“浪子”的青年黄俊。他曾在读高一时喜欢上网玩游戏,成绩由班上第11名下滑到第46名,父母对此一筹莫展。当黄父向罗老咨询儿子外出务工相关信息时,罗老承担起了引导黄俊的担子。随后,罗老不仅给他指定相关人物传记书籍阅读,还选择性地让他读其中的重点段句。几个月下来,黄俊放弃了辍学打工念头,一有空就来到家庭图书馆,虚心向罗老请教。两年后,黄俊像变了一个人,高三考试成绩名列全班前十名,并顺利考取了重点大学宁波大学。
把经典精神食粮留给社会
2002年7月,罗老为该市老年大学编印了《学友交流》(后改为《经典文萃》)刊物,十年来发行量由200份增至2000份,遍及全国27个省市区。罗老办这个刊物全是自费的,老伴负责校稿、邮寄。在市区为读者送刊全凭一辆自行车,挨家挨户从一楼到七楼。跑乡镇就乘公交车,至今跑遍了全市32个乡镇(街道)。
从去年开始,他又加紧编写《蒙学三篇详解故事》,其内包括《三字经》、《弟子规》、《神童诗》三篇,搜集了大量古代名人故事来诠释这三篇文章,像词典一样解释三篇中的一句一段,条目也简洁明了。
如今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收藏界,提起罗老生的名字可谓无人不知。他的收藏业绩已入选《中国收藏信息大观》、《中国当代收藏家大辞典》等。
文/游四清 记者袁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