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15.13亿元 为防护林“强身健体”

30.09.2015  13:10

  秋天的赣鄱大地,到处呈现着生机勃勃的绿色风情。不可否认的是,满目青翠的景象有防护林工程建设的一份贡献。

  不过,由于自然灾害、生理衰败、结构失调和自然更新能力弱等原因,部分防护林出现功能退化现象。我省将投入15.13亿元,在未来10年内改造退化防护林15.53万公顷,全省防护林整体质量和生态防护效能将显著提升。

  丰富生物多样性 遏制水土流失现象

  我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资料显示,2001年至2010年,我省长江防护林工程共完成营造林503.55万亩,占国家下达任务的122%。10年间,森林覆盖率增加了1.4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长江防护林的实施建设明显增加了生物多样性。据介绍,按照每增加一亩有林地面积就增加10只至15只动物计算,10年间,长江防护林工程区大约增加动物7000多万只,丰富了生物多样性。

  地处东江水系源头的我省珠江流域区,土地总面积91.64万公顷。2000年,经过“灭荒”战役后森林面积大幅增加,森林覆盖率达77.08%。但由于资源分布不均,树种单一,林种结构,低效林面积大,造成流域内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不高。

  2001年以来,我省启动了珠江防护林工程建设,范围涉及寻乌县、安远县、定南县、龙南县和全南县。10年来共完成营造林建设任务30855公顷。

  随着防护林的建设实施,水土流失严重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减轻了灾害的危害程度。

  改造退化防护林 保障流域生态安全

  怎么界定为退化的防护林?林业专家解释:退化防护林是指因林木生理衰败、遭受自然灾害、外部环境变化,导致结构失调和稳定性降低、功能退化甚至丧失、自然更新能力弱的林分。

  据介绍,我省部分人工营造的防护林陆续进入成熟期、过熟期,部分防护林出现老化衰败现象;部分防护林存在树种单一、结构单一、初植密度不合理等情况。部分防护林防护功能下降、病虫害加重,影响林业生态建设作用的发挥。

  可喜的是,《江西省退化防护林改造规划(2016-2025年)》于近日编制完成。全省规划改造退化防护林15.53万公顷,其中更替改造2.32万公顷、择伐改造6.71万公顷、抚育改造6.5万公顷,总投资15.13亿元,建设范围涉及南昌、九江、萍乡等8个设区市共46个县(市、区)。该《规划》有助于科学系统地进行退化防护林改造,提升全省防护林防护质量,有效保障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生态安全。

  “改造工作直接关系到生态修复成果的巩固;关系到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关系到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功能的发挥。”专家透露,到2025年,全国防护林退化监测预警体系基本建成,监测覆盖率达到100%,退化防护林改造率达到80%以上,重点地区防护林退化死亡情况得到基本控制,防护林整体质量和生态防护效能显著提升。

  专家介绍,我省将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统领,以保护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为重点,统筹鄱阳湖流域与长江干流、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新模式,打造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与科学开发的典范。

  江西日报记者 徐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