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治党律: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是永恒课题
习近平2016年首次国内考察赴重庆资料图
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8日电 (记者 卢冠琼)在习近平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关于党的建设篇幅最多、内容最丰富。这些讲话不是笼统地就党建谈党建,而是始终贯穿着“从严治党”的明确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从严治党上进行了新的探索,明确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思想。“四个全面”为“十三五”发展布局导航,而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
习近平曾指出,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八千五百多万党员、在一个十三亿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党,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松懈。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诚如习近平所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永恒课题”,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在实践中不断走向成熟。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全面从严治党,从转变作风入手、通过反腐败发力、用制度作保障、用信仰塑灵魂,从外到内,标本兼治,勾勒出了习近平总书记管党治党的实践逻辑,也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新常态。”
转变作风 坚决反腐
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的外化,直接而深刻地反映了党对人民群众的态度。90多年来,优良作风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骄傲与标志,但是随着执政时间的拓展,也潜滋暗长了一些不良的作风,这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面对这些问题怎么办?辛鸣分析,伤其十指不若断其一指,在作风建设上打一个歼灭战,不仅可以有效遏制不良作风的蔓延,还可以为党内其它一些问题的解决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十八大后中央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制定八项规定。
辛鸣表示,“我们在八项规定及其随后一系列的举措中看得很清楚,从领导不剪彩,会议不摆花,到中秋不发月饼、新年不发贺卡,八项规定在细节中发力,又在坚持中见效。”
转变作风,紧接而来的是持续一年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通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把群众路线的理念变成党员干部的行为、意识、原则,变成政党的长期要求与常态行为。
不良作风背后是腐败,腐败必然滋生“四风”。因此,随着转变作风取得阶段性成果,从严治党又进入到了第二阶段,即用反腐败重塑政党形象。
辛鸣指出,中国共产党作为唯一合法的执政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政党,腐败风险客观上也更大,加上前些年的反腐败欠账,使得今日中国社会反腐败殊为不易,对执政党来说挑战甚至更为严峻。面对党内的疑虑和社会的观望,习近平明确表示:“不是没有掂量过。但我们认准了党的宗旨使命,认准了人民的期待。”正是这样的决心与意志,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的大幕正式开启。
十八大以来,落马的省部级官员总计120多名,大大小小的“苍蝇”更以成千上万计,而且“拍蝇打虎”的速度与频率还在不断加速中。2015年是本届中共领导集体“铁腕”反腐大幕开启后的第三个年头。即便是年度最后一个月,反腐“战鼓”鼓点依然紧密。一个月内,山西省吕梁市原副市长张中生被曝巨额敛财,再次刷新人们对“小官巨腐”的想象空间;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盖如垠涉嫌严重违纪被组织调查,中共执纪审查深入地方最高权力机关;日前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董事长常小兵涉嫌严重违纪被组织调查,标志反腐大浪进一步波及至电信领域……“打虎无禁区、拍蝇无死角”,腐败官员被抓已不再是运气不好的小概率事件,而成为了具有必然性的历史宿命。
为了解村情民意,张阳(中)与同事逐户走访,了解村民所需。 资料图
制度治党 坚守信仰
转变作风取得了成效,反腐败更是成果巨大。如何才能把这些成果保持下去,让暂时变成长期,让权宜成为常态,这就要靠制度。无论是构建转变作风的长效机制还是制度反腐,其指向都是用制度治党。
“在现代社会,政党作为一个组织,要想运行得好,有战斗力,制度保障是最基本的。”辛鸣指出,“把一些行之有效的好做法上升为制度,是十八大以来党建工作的重要经验。”
2015年以来,伴随一系列法规制度的出台,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齐头并进,约束权力冲动的“制度牢笼”越扎越密。《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是70年来中共首度为党组“定规立矩”,填补了党内法规空白;《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及《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发布,前者被认为是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践成果固化为制度方面的重要进展,后者被认为是干部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的颁布实施,更将进一步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把十八大以来的一些有效的做法经验固化下来,为反腐常态化提供了制度保障。两项法规一正一反、相互配套,《廉洁自律规则》坚持正面倡导、重在立德,是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能够看得见、够得着的高标准;《党纪处分条例》围绕党纪戒尺要求,开列“负面清单”、重在立规,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对制度治党高度重视,关于制度治党的思想也极为丰富。”辛鸣分析,关于制度的严肃性与权威性、严密性与科学性、操作性与实践性,习总书记都有过深刻的解读,“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各种行为,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
靠制度管行为毫无疑问是管用的,但仅仅管住行为还是不够的。从严治党不仅要“治行”更要“治心”。习近平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因此,“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坚定信仰更要实践信仰,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信仰、宗旨、理想是连在一起的。习近平指出,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敖寨侗族乡基层党员干部张阳向中国青年网记者感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总书记的带领下,反腐倡廉对我的思想产生了强烈的触动。信念的坚定和纯净决定一个共产党人能否经受各种困难与考验,当人的理想信念与荣华富贵、个人升迁密切相连时,往往会导致人的信仰发生滑坡现象,人生观、价值观发生蜕变,从而放纵自己,与党员干部标准职责背道而驰。”2006年,张阳响应国家号召,到贵州贫困山区担任大学生村官,一坚守,便是十年。已到而立之年的他,依旧奔波在村头小巷。带领村民养殖生猪、培育食用菌、改造危房……条件艰苦,张阳失去了休息日与爱情,但收获了村民人均年收入实现翻倍增长的喜悦。张阳说,“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如果不加强自身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就会迷失方向,走向错误。”扎根基层十年,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他告诉记者,“这样的生活很踏实,而且充满价值。”
辛鸣指出,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所作所为,更加坚定了中国青年对信仰的追求和对理想的期待。“转变作风,坚决反腐,中国共产党就像其党章所讲的、如宗旨信仰所要求的那样,实实在在,不打折扣。”他说,“我们强调信仰、明确信仰、重申信仰,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实践信仰。这一点,对于青年学生、青年党员而言,意义重大。”
“一个社会的发展、一个政党的发展,必须得有后来人。若无新生力量,我们的事业后继无人,政党也不可能充满活力、完成使命。”辛鸣表示,“从这一点来讲,吸纳青年、提升青年,让青年正真走到我们的事业中来,对中国共产党而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言,都十分重要。”他指出,“树立正确导向,坚定青年人的信仰,要当做一项重大战略工程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