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互联网开启融合之年 频做加法诞生几多新巨头?
2015年,“合”成为最重要的关键词:一批包括能源、航运在内的传统巨头兼并重组,力求消化过剩产能以成为更有效率的领军者;一批包括滴滴快的、去哪儿携程在内的新兴企业合纵连横,整合同质业务催生出各自行业的小巨头。在产业升级、互联网+、创新创业大浪潮的拍打下,“新巨头时代”或已来临。
新华网财经部将陆续播发年终策划《新巨头时代》系列稿件。
系列稿件之三——2015互联网开启融合之年 频做加法诞生几多新巨头?
新华网北京12月22日电(记者万方)如果说2014年的互联网行业还是硝烟弥漫的战场,那么“联姻、融合”则给2015的互联网圈带来一丝看似温情的色彩。
无论是细分领域内的“死对头”开始大谈“恋爱”,还是长期盘踞巨头之位的BAT向圈内外大佬频抛橄榄枝,都印证了腾百万成立新闻发布会上马化腾的那句话,“融合是趋势”。
在融合大潮的涤荡中,互联网原本混乱的格局更显明晰,随着各个企业大打纵横捭阖之牌,新的巨头应势而生。整合后的资源聚合,让市场寡头地位愈显突出,同时小企业生存空间愈发逼仄,互联网圈层从整体生态到细分行业正在迎接“新巨头时代”。
“小小”联姻 卡位细分领域头把交椅
今年以来,出行、本地生活、OTA(在线旅游)等互联网细分行业相继曝出老大老二合并的消息。原本价格战大行其道,非你死便是我活的硝烟戛然而逝,取而代之的是为看客津津乐道的互联网“新小巨头”。
2月14日,一度苦陷烧钱大战的滴滴、快的情人节“浪漫牵手”,宣布实现战略合并,被戏称为互联网圈子内最会烧钱的两家企业 “闪婚”,让人大呼神奇。有分析认为,在外部竞争压力、政策环境加剧,内部烧钱模式无以为继的关卡前,同质化严重的两家公司选择走到一起实在意料之中。
合并闸口一开,浪潮汹涌而来。
4月17日,58同城宣布战略入股赶集网,双方共同成立58赶集有限公司。根据协议,合并后两家公司将保持品牌独立性,网站及团队均继续保持独立发展与运营。
10月8日,美团、大众点评两公司宣布合并后的格局,美团CEO王兴和大众点评CEO张涛同时担任联席CEO和联席董事长。
10月26日晚间,携程方面发布公告,称与去哪儿网合并,此次合并以与百度达成股权置换交易的方式进行。
原本水火不相容的对手纷纷联姻,动因不尽相同。既有如滴滴快的、携程去哪儿,长期正面对垒身心俱疲后,减少内耗共同设置壁垒;也有如美团大众,双方本就是差异化竞争,寻求以合并达到整合资源互补长短的效果。
尽管初衷各有不同,但合并后的新巨头对市场的高占有率却是双方喜闻乐见的。据第三方研究机构统计,滴滴快的合并后第三季度市场份额高达83.2%。
融合之势给原本火药味十足的市场带来的影响显而易见,通过实现各方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开发新的产品。
合并潮,从某种角度上印证了中国互联网联合横纵的途径,正是资本的力量让这个原本分割而分裂的市场,成为寡头积聚的航母。在资方看来,新巨头的频繁诞生是市场的必然走向,毕竟环顾国外成熟市场,在同一个细分领域很少出现三四个对手“分庭抗礼”,这种必然也会促使原本竭泽而渔的市场重构更为有序的规则。
“强强”携手 融合开放冲击新高度
坊间戏言,“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未来是属于创业者的,但最终是属于BAT的” 。虽然是句玩笑话,但某种程度上道出了目前互联网圈从“百花齐放”到“三足鼎立”的格局演变。
在2015年层出不穷的并购案中,BAT的身影不断隐现。滴滴、快的原本就背靠阿里、腾讯,突然合并被业界解读为 “资本推动的联姻”; 新美大的诞生亦是腾讯助推的结果,美团、大众点评合并后的融资便由腾讯领投10亿美元;就连近年一向低调的百度,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抢占了OTA垂直领域的先机,通过主导携程、去哪儿换股的方式牢牢坐稳行业第一把交椅。
据粗略统计,到目前为止,阿里的投资已有100余笔,涉及资金超过1000亿元,触角伸向文化、体育、医疗、O2O等各个领域,有网友戏言马云“几乎买下了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事实上,除了在互联网圈子内更加密集的落子布局,构建自成闭环的生态圈以外,处于第一梯队的BAT也以自有的扩张逻辑,在今年频频与“圈外”巨头确立“恋爱关系”。
8月10日,阿里巴巴宣布以约283亿元人民币战略投资苏宁,成为其第二大股东;苏宁以140亿元人民币认购不超过2780万股的阿里新发行股份。
消息一出业界哗然,因为就在三年前,张近东还曾放话“竞争对手不是刘强东而是马云”。背后的利益逻辑清晰明了——屡攻线上无果的苏宁需要阿里的用户和流量,急需O2O战略落地的阿里也看中了苏宁成熟的物流体系以及遍布全国的门店网点。
10月17日,腾讯与京东共同宣布推出全新战略合作项目“京腾计划”,这是自去年腾讯宣布战略入股京东,京东吞并后者电商业务之后祭出的又一深度合作。
11月18日,百度与中信集团在北京联合宣布,双方达成战略合作,百度与中信集团旗下中信银行发起设立百信直销银行。
中国民营企业“强强联合”的潮流,与目前国家倡导的“互联网+”相映而生。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就曾多次表示,谁抓住了线下,谁才有能力冲击更高的高度,这也是BAT纷纷转型积极拥抱线下和传统产业的原因,“未来5年最大机遇是互联网与实业结合”。
中间层转型互联网+ 谁能成为下一代巨擘
与垂直领域以资本操作实现合并、BAT以开放平台寻求线上线下融合相比,在外界看来,处于第二梯队的360、京东、小米等中间力量则显得更像“独行侠”。除了在企业内部的经营广度上持续深耕外,似乎鲜少听到与外部产生联姻的举动。
事实上,在互联网+的政策助推下,互联网的中间力量也以自身的核心资源为起跳点,精准搜索合作伙伴。
3月,华策影视宣布,已与小米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华策将开放节目总时长高达10万小时的版权库。小米以终端优势为依托,继续探索影视内容产业与渠道的深度融合模式。
年中,长达数月之久的360、乐视、酷派的“三角恋”,是年内两大互联网公司争相“娶妻”的另一经典案例。死磕乐视、酷派的周鸿祎,正是手持“高流量“的令牌,强势进军线下智能硬件。
时至年末,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和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的Q版形象更是在大小屏幕强势刷屏,双方联手明确传递信息:“没有互联网,你会明珠暗淡。没有先进制造业,你是空中楼阁。那我们携手,让世界爱上中国造”。与京东一样,“互联网+制造”已成为目前不少互利网企业瞄准的新风口。
互联网第二梯队的开放融合之路,走得更加小心翼翼:既不能如BAT般,大举投资或是与行业外大佬直接孵化新公司,毕竟话语权和实力决定了行动范围和深度;也不能如小巨头般受资本助推被动合并,因为雷军、周鸿祎们的骨子里还存有与BAT一争天下的决心。
有分析认为,从对资本流量的汲取能力、人才的储备情况、现在的体量和占有率来看,小米、360等第二梯队企业最有可能成为冲击BAT的力量。当然,互联网行业的机遇稍纵即逝,究竟谁能成为下一代巨擘仍然是未知数。
无论是圈内恋爱,还是向圈外突破,历经二十年繁荣的互联网行业走过了前十年门户顶梁、后十年BAT引路的黄金发展期。进入第三个十年,互联网的影响力度已然更上一个台阶,没有哪一个企业可以单凭一己之力把握住“互联网+”的融合大潮。
或痛苦或甜蜜,互联网企业们都以各自的方式拥抱和迎接发展旅程中的“伙伴”,而可以预期的是,处于瞬息万变的因特网中,一个个新的巨头将在融合浪潮里以或崭新或转型的方式出现在你我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