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井底人”王秀青现状:有了固定工作 拿固定工资
王秀青正在工作
春节将至,王秀青感觉踏实多了
开篇语 马年春节越走越近,京城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浓厚氛围中,又将翻开新的“首都篇章”。从今天起,本报推出“我的春节——新春走基层特别报道”,本报记者将走近“春运大军”,体验广大司乘人员“保平安、保畅通”的细致服务;将走近普通人的生活,勾画他们“过年”的喜庆和对来年的新期待;我们更要与那些劳动者在假期一同“上岗”,呈现他们默默奉献、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幸福的探索。
导读:“以前还没人给我发过东西。”拿到了工资,参加了学校里的联欢会,收到了学校发的年货,2014年的第一个月,王秀青说:“有了稳定的工作,这个年可以踏实地过了。”
2013年,王秀青成了人们嘴里热议的“井底人”:为了打工还债,生活在废弃井下的流浪者。然而,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下,王秀青的人生发生了改变:从井底人成为了学校后勤部的王师傅。
“以前,感觉那是一个人的世界,现在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王秀青不会忘记当年在井下靠6根蜡烛取暖的日子;但是现在的他所感受的是另一种温暖,能让他心里感到踏实的温暖。
第一次拿到单位发的年货
16日晚上8点半,刚刚参加完学校教职工新年晚会的王秀青和住在同寝室的董师傅缓缓走回二教108室,一边议论着晚会上的节目,一边时不时低头看看右手拎着的六必居礼盒。
“晚会上让抽奖,我抽中了一盒泡菜啥的,准备带回去,以前还没有人给我发过东西。”说到这儿,王秀青露出憨厚的笑容,和他第一次拿到劳动合同时是一样的表情。此时,距离他正式告别井下生活、来到北京城市学院工作已有36天的时间。
回到寝室,他将刚刚抽中的礼品放在床头柜上,旁边还有一盒大红门肉制品礼盒。“里面那盒是学校发的,听说学校还要发些蛋糕啥的,到时候过年就一块儿带回去。我就不买年货了,家里人都给准备的差不多了,从北京这儿带太多东西回去也不方便。”
说起刚刚结束的职工晚会,王秀青说,“我也没有什么才能,就坐在底下当观众,我们后勤部门有两个年轻的小伙子上台表演了一些节目。学校还准备了一些晚饭,我们就边吃边看。”被问起第一次参加新年晚会有什么感受,他说,“晚会上啥都有,唱歌的跳舞的挺热闹。以前,感觉那是一个人的世界,现在过的是一种集体生活。”
【1】 【2】 【3】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