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财政”:中国历史的解剖刀

12.05.2014  19:30

亚财政:制度性腐败与中国历史弈局》(修订版),洪振快 著,中信出版社2014年3月出版

中国的历史幽暗而诡谲,史料繁芜,进去不易,史论纷纭,出来更难。史家要使自己对历史的解读“皆中关窍”,就必须如同解牛的庖丁,首先要心中有“全牛”,其次要知道历史的“关窍”在哪里,而这些最终化为庖丁手中那把锐利的解剖刀,如此才能游刃有余,读出史料后面隐藏的历史真相和历史规律,使人有豁然开朗之感。吴思先生的“潜规则”概念可以看作是这样的一把解剖刀,它的提出,让人们对许多历史现象有了一个更锐利的观察和解释的视角。而现在,我们有了另外一把可能更为锐利的解剖刀,这就是洪振快先生在其《亚财政》一书中提出来的“亚财政”概念。

所谓“亚财政”,指的是一种非正式的财政制度。说到“财政”,必然涉及“”和“”两个方面。在中国历史上,国家财政也叫“国用”、“度支”,其账目称为“四柱清册”——所谓“四柱”,即“旧管”(上期结存)、“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实在”(本期结存)。因此,“”和“”是“财政”的基本内容。从国家的层面来说,“”就是税收,“”则包括国家工作人员薪俸在内的公共产品成本。这本来是个很简单的道理,可是一旦深入挖掘,却有可能触及中国历史的“关窍”。这个“关窍”,就是“”在中国历史上不仅有国家正式的税收,也有税外收费;而“”,则表现为国家工作人员不仅有正式的薪俸收入,还有诸多薪俸外收入。税外收费与薪俸外收入是相关的,因为税外收费这种“”最终必然变成薪俸外收入这种“”,之所以有税外收费这种“”,就是因为存在薪俸外收入这种“”,“”是手段,“”才是目的,“”是为“”服务的。这种“”和“”最终形成一种非正式的“财政”制度,这便是“亚财政”。

正是在这种“亚财政”中,中国历史的幽暗和诡谲得到了充分的呈示:按照国家正式制度,税外收费是违法的,官吏薪俸外外收入也是违法的;但是,税外收费和官吏薪俸外收入却不仅存在,甚至比国家正式财政制度更正式,因为这个“制度”关系到官吏集团的切身利益,他们对此比履行其法定责任更有兴趣。国家正式财政在中国历史上通常称为“经制财政”,而官吏们私下发展出来的这套非正式的财政制度——“亚财政”有时却比“经制财政”更重要,规模更大,影响也更深远。

中国历史上的各个王朝在灭亡之前一般都会出现财政危机,这种危机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亚财政”侵蚀了“经制财政”、“经制财政”为“亚财政”让道的结果。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是明朝灭亡之前“经制财政”已经崩溃,而“亚财政”却相当强大。前者的表现,如山西、陕西、河南诸省大旱,政府无钱赈灾,延绥、宁夏、固原三镇兵饷积欠整整三十六个月,为了节省一点开支而裁减驿卒,这样,灾民、士兵、驿卒无法生存,都加入了造反者的队伍,走在造反者前头的是原来是驿卒的李自成、张献忠,跟在后面的是灾民和因欠饷而反抗的士兵;另一方面,关外满清势力崛起,明政府却拿不出钱来武装一支像样的军队,崇祯为解燃眉之急,只能以抄家方式逼皇亲“武清侯”李国瑞带头拿出银子做军饷。但这解决不了问题,这些人手上的确有大批银子,但都藏在地窖或家中墙壁夹墙之中,直到农民军攻入北京城被捉起来的时候才拿出来保命。国家财政的紧张与官吏的富有在这里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实际上它说明了“亚财政”侵蚀国家正式财政并最终导致明朝灭亡的事实。崇祯上吊自杀之前悲叹:“朕非亡国之君,而事事皆亡国之象”。作为那个时代清醒的思想家,顾炎武在明亡以后认为明朝是先亡天下而后亡国。而明朝“亡天下”的原因,正在于“亚财政”。

做为一种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历史现象,“亚财政”已经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历史学家黄仁宇将之称为“非正式的税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曾小萍(Madeleine Zelin)称其为“非正式经费体系”,吴思则称其为“潜规则”,但黄仁宇、曾小萍未做深入研究,吴思的“潜规则”内涵过宽且属定性概念难以量化研究,所以都没有最终把这个问题研究透彻。

生于七零后的文史学者洪振快先生则把这种历史现象概括为“亚财政”,并对其表现的形式、产生的原因、发展的动力、规模的大小、对历史的影响等方面做了系统、深入的探讨,完整地勾勒其历史面貌,终于让人们看清了其庐山真面目。该书用此概念做为解剖中国历史的手术刀,使许多历史现象有了全新的诠释视角。比如书中用“分肥法则”解释百姓告官必然不会成功的道理,用“陋规战争”来重新解释鸦片战争的起因,从家庭角度解释海瑞贫穷的真正原因,等等,都让人感到意外,但细想却完全符合生活常识,因此很有新意。特别是作者把财政、税收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规律相结合,提出了一个解释中国历史的新框架——“李悝模型”,使“亚财政”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得到了理论升华,使该书不仅具体可感,而且体系严密,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因此,作为一种中国历史的解剖刀,“亚财政”的确足够锋利。(丁骋骋)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