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交通委百场宣讲请回千余条市民建议

20.02.2014  11:41

  “老人只要用这4部电话叫车,肯定百分之百出车。从现在起,咱北京第一条叫车红线电话就算开通了。”春节前,四季青敬老院的护理服务部办公室里,银建出租汽车公司的负责人唐飙承诺完,立马抄起座机,拨出租车电召号码验证。

  这部叫车红线电话,相当于设置了特殊终端,用捆绑的电话叫车,成功率百分之百,方便敬老院的老人出行。

  等车的空当儿,北京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交通宣讲团的负责人王秀生叮嘱敬老院的工作人员:“两位院领导的手机、办公室的两部座机,这4部电话拨打电召电话,1公里、3公里和5公里内的的哥立刻能收到叫车通知,往咱们这儿赶。

  其实,开通这条红线电话,不是交通管理部门出的招儿,也不是专家论证的结果,而是百姓自己出的主意。

  刚刚过去的3个月,由市交通委牵头的交通宣讲团完成了108场宣讲,带回来1000余条市民建议,除了促成了本市首条出租车叫车红线电话的启用,还有8米的公交车跑上了石景山的小区道路,正阳桥南添了一个出入口……请普通人到基层给群众讲交通故事,收获的不仅仅是理解,而是更多人为首都一路畅通出谋划策。

  马诺是京港地铁的一位普通员工,也是“绿色出行 畅通北京”宣讲团中的一员。她最擅长“算术”,如今,这些数字已经成了宣讲团的保留开场白。

  “很多市民不理解为什么买车要摇号?为什么要限行?咱们算算账——北京2010年全市新增机动车79万辆,这是什么概念呢?如果将这些车排成列,相当于从北京排到深圳,再从深圳排回北京。即使是2011年开始摇号后,每年还是会新增小客车24万辆,也足够从北京排到上海去……

  没有一句空话套话大道理,只是一名普通交通工作者在与百姓沟通交流。

  带着故事去,更要带着问题回。

  路政分团在方丹苑小区宣讲时,市交通委路政局的工作人员发现小区门前路窄,街边的机动车随意停放。散了场,七八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拦住宣讲员投诉,一位老人话说得挺直:“你们讲的我都懂,可我家门口交通就挺乱。

  问题被直接带到市交通委路政局的例会上。经过方案设计,最终,交通部门协调周边社区和101厂对道路进行了拓宽,施划了规范的停车位,并指导社区建立停车自治组织。

  即使一个人的问题,也会有答复。

  运输分团在月坛街道宣讲时,有位年过半百的老人连续举了两次手想发言。他反映的问题是“114路木樨地北站应该往北挪,现在出门不方便。

  虽然这是一个人的问题,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公交处的工作人员还是跑了两趟,实地了解情况,最终由运输局给出书面答复:“木樨地北站与钓鱼台站间距只有700米,站台间距和道路条件都不具备北移条件,待日后具备条件后再进行反馈。

  这种走下去的新模式收获大于预期。市交通委意识到,必须将民生问题交由全体人民共同治理,形成政府主导、市民主体的治理格局,创新社会沟通和社会治理新模式;引导市民的个体行为,使现有设施和措施发挥最大的效用;尊重群众,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更重要的是发挥群众的主动性。

  今年,这种走下去请教市民的宣讲形式还将延续。市交通委将牵头把200余场宣讲搬到市民家门口,一系列公交新政也将通过宣讲团普及到人,更多普通百姓将成为北京缓堵的“高参”。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