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彪:大学“恋爱课”应成一门“必修课”
2015新学年第一周,天津大学学生拿到手的选课手册上,赫然列着一门《恋爱学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开课单位是校团委,两个学分,将于寒假过后的下学期开课,累计32个学时。对此,有学生网上表示“醉了”,有已毕业的校友感慨“我上学的时候怎么没赶上好时候”。更有网友表示:“上一门课,不仅提升自己的交际空间,还能获得心仪对象,简直不可想象,得课如此,复何求哉!”(9月21日《中国青年报》)
大学开设“恋爱课”,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目前,不少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天津大学开设的这门《恋爱学理论与实践》课,不过是《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延伸拓展。据介绍,天津大学“恋爱课”的授课者不是教师,而是学生社团组织的,并将其定位为“知识能力培养”之外“爱的能力培养”。
也就是说,这门“恋爱课”,不是由教师一本正经地“传经送宝”,而是学生自发组织探讨“爱人之道”;不是学校强制的“必修课”,而是给学生提供交流平台的“选修课”。旨在通过共同讨论、“学以致用”,辅以“打分”的方式加以激励,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待人接物的能力。这对大学生来说,值得尝试。
有人说,大学生是恋爱的季节。可事实上,现实中许多大学生没有真正谈上一场恋爱,“为情所困”成为不少大学生的烦心事,个中缘由不言而喻。因为他们许多人缺乏“恋爱”的能力。譬如,有的面对心仪的人,羞于开口、不敢去追;有的面对追求的人,手无足措、不善接招;有的即使谈了恋爱,抑或结了婚,由于缺乏爱的能力,闹矛盾者有之、离婚者有之、情杀自杀者有之,一定程度缘于大学“恋爱学”上的“缺课”。
不能不承认,恋爱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能力,需要我们后天努力去习得。如恋爱观需要树立、面对恋爱挫折的心理素质和处理能力需要培养、恋爱过程中的责任感需要确立,等等。正如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在其《爱的艺术》中说: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永远得不到满足。将“恋爱课”搬上讲堂,无疑有助于大学生提高爱的能力。
其实,大学生谈恋爱,谁也管不了、堵不住,堵不如疏,避而不谈、限制干预都不可取,不如大大方方让他们学会“恋爱”,这也是对他们的培养和关爱。如此,大学“恋爱课”何尝不可成为一门“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