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专访邓兴明厅长——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赣南苏区经济优化发展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6月28日正式出台,《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建成我国东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的战略定位。如何准确把握这一战略定位?如何既加快发展又保护环境,实现赣南苏区可持续发展?围绕一系列社会和网民关注的话题,江西省环保厅党组书记、厅长邓兴明日前接受了新华网记者专访。
做建设生态屏障的引领者、先行者、实践者和助推者
记者: 国务院《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建成我国东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的战略定位。作为环保部门,如何准确把握这一战略定位?
邓兴明: 国务院《若干意见》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战略定位之一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提出到2015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到2020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赣南苏区处于南岭山地丘陵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赣江、东江源头,属于东南生态屏障的重要部分,其环境质量状况直接影响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东江流域乃至香港地区的饮水安全。
作为环保部门,我们将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建设南方地区生态屏障这一战略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感,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国务院的重大决策上来。一是勇担己任,做建设生态屏障的引领者、先行者、实践者和助推者。二是以生态功能区建设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推进赣江、东江、抚河源头等地区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保障生态安全。三是以水和大气污染防治为主线,大力开展“五河一湖”和东江源头水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四大主要污染物减排工程,确保源头水质达到Ⅱ类以上、干流水质达到Ⅲ类以上,确保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以上,构建良好的水和大气环境质量体系。四是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优化发展。
记者: 随着战略的推进实施,项目将不断向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倾斜。环保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严格控制引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
邓兴明: 支持苏区振兴发展,是环保部门必须担当的责任。首先我们将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二是充分运用环评这一“控制闸”,把好项目准入关。重点是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项目环境防护距离要求等方面,严格落实国家和省政府有关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要求,切实把好环保审批关,严控“两高”项目进入我省特别是赣南等地区,积极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三是以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为目标,以区域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为基础,大力推进工业园区、产业基地规划环评,着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从源头上优化产能过剩、重复建设行业项目的规模布局。四是认真落实项目审批后的环境监理、试生产审核、日常执法检查等全过程跟踪管理措施,防止不按照环评要求,擅自“两高”企业建设。
四项措施加强对赣江、东江、抚河源头的生态环境保护
记者: 为增强苏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若干意见》提出研究将贡江、抚河源头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环保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对赣江、东江、抚河源头的生态环境保护?
邓兴明: 我们将主要采取以下四项措施加强对赣江、东江、抚河源头的生态环境保护。一是大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通过“以奖代补”、“以奖促治”等政策措施,从资金和政策上重点对赣江、东江、抚河源头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土壤污染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予以倾斜。二是大力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积极争取环境保护部和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争取将赣州市石城县、瑞金市、宁都县、会昌县等贡江源头县(市),以及广昌县等抚河源头县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提高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所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系数,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三是积极向环境保护部争取,大力支持瑞金市、上犹县、井冈山市等三县(市)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工作,并给予政策倾斜和技术支持。四是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加大生态建设示范区等系列创建工作力度。指导并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所属县(市、区)建成一批国家生态县(市、区)和国家级生态乡(镇)、生态村,指导并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开展自然保护区晋级工作。加强井冈山、九连山、齐云山、赣江源实施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扶贫试点示范。
探索适合地方实际和特色的三江源头生态补偿方式
记者: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东江源头、赣江源头、抚河源头,为保障珠三角、香港等地饮水安全,以及赣江、抚河流域下游饮用水安全乃至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环保部门将怎样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国家生态补偿政策?
邓兴明: 东江是珠江流域三大水系之一,是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重要水源地。加强东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直接关系到珠江三角洲和香港同胞的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到香港的繁荣、稳定和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一国两制”等大政方针的实施。江西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东江源、赣江源、抚河源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009年和2011年,江西省政府分别印发了《关于设立“五河一湖”及东江源头保护区的通知》和《关于将定南县部分区域增列为东江源头保护区范围的通知》,明确了东江源头保护区的范围,划定东江源的面积达816.07平方公里,占我省境内东江源流域面积的23.30%,涉及安远、寻乌、定南等3个县、10个乡(镇)。
为使东江源、赣江源、抚河源尽早纳入国家生态补偿试点,我们将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东江的影响力。通过形式多样的新闻媒体宣传,引导公众特别是香港同胞广泛关注、参与东江源生态环境保护,为东江源生态补偿奠定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东江流域、赣江流域、抚河流域上下游生态(水环境)补偿机制研究,从理论上探索适合地方实际和特色的生态补偿方式和补偿资金核算方法,以加快建立中央财政与上下游省级财政结合的东江流域、赣江流域、抚河流域生态(水环境)补偿机制,推进生态环境跨流域、跨行政区域的协调保护和共建共享。三是积极争取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具体措施,配合省发改委等部门和当地政府,共同努力推动东江源、赣江源、抚河源纳入国家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工作。
争取资金技术支持,加强行业监管解决重金属污染难题
记者: 赣南矿产资源丰富,有着百年开采历史,也留下了重金属污染难题,《若干意见》针对性提出加大废弃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支持力度,环保部门将从哪些方面着手逐步解决这一问题?
邓兴明: 近几年,我们高度重视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从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基础数据调查、提高涉重企业环境监管水平、加大涉重项目资金支持力度、严格环境准入等多个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赣南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的有色金属矿产基地之一,素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之称。赣南钨开采迄今已有百年历史,曾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重金属污染是长期的矿产开采、加工以及工业化过程中累积而成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完成赣州市历史遗留矿山环境综合治理,有利于从源头治理当地的重金属污染,有利于保障苏区振兴发展所要求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目标的实现。为此,我们将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编制中长期重金属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结合全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指导赣州、吉安、抚州三市进一步完善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实施内容,重点围绕废弃矿山治理等方面丰富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库,积极与国家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将赣南地区废弃矿山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抚州铀矿核污染综合治理纳入国家支持项目范围。当前,赣州市列入我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的污染源综合治理项目有51个,预计资金投入10亿元,落后产能淘汰项目113个、解决历史遗漏问题11个。
二是多方争取资金及技术支持重金属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耗资巨大、持续时间长、技术要求高,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近两年我厅不断加强对赣南地区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支持,比如对大余县浮江河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共计获得中央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补助资金2200万元,今年又组织大余县向国家申报“十二五”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域项目,力争2012年度获得中央专项补助资金1亿元以上。今后我们将继续在争取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的基础上,力争投入5亿元以上的资金,在赣州市、吉安市、抚州市开展重金属污染场地治理修复试点、重金属污染防治,组织实施崇义小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和章江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等重点项目。
三是加强对重点行业的监管。我们将以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污染物为主线,加大对重点行业的环境监管力度。通过分区分类、治旧控新,推行清洁生产,统筹污染防治与产业发展,从根本上改变赣南地区涉重金属企业数量众多、小型企业数量庞大、产业链延伸不足、技术水平不高的状况。去年我厅开展了稀土企业环保核查,支持赣州市开展稀土矿山整合,督促稀土企业先后共投入约1.5亿元资金完善环保设施,有力促进了我省稀土行业的环境保护工作,并帮助赣南地区19家稀土企业列入国家合格企业名单。
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四个方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记者: 《若干意见》提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进多种污染物协同防治等多个环保课题和项目,环保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来推动和落实这些工作?
邓兴明: 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方面。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赣州市生物多样性丰富,境内有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源头保护区。《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把赣州8个县列为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必须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突出重点,加强薄弱环节,为此,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一是抓好重点重点区域特别是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禁止开发与保护无关的建设活动,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冲击大的一些交通、旅游、能源、水利等基础建设项目,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因素,落实生态恢复责任。
二是抓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水平,切实提高保护成效;开展生物多样性综合调查与评估,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预警体系,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工程,全面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加强生物多样性监管,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和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能力。
三是强化生物多样性科技支撑。加强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管理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植被和珍稀濒危物种观测;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和资源监测体系。
四是认真履行有关国际公约,加强生态保护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与国内外科研、高校等单位合作,提高科研水平;积极开展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科普教育,加强各级自然保护区科研、管理等专业人员培训。
关于推进多种污染物协同防治方面。环境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按照单一污染物、单一环境要素、单一区域的治理方式,难以全面改善环境治理,因此,我们将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强化不同污染物、不同环境要素、不同区域的协同控制。一是对于大气污染防治。我们将继续强化火电、水泥、冶金等行业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控制,同时突出抓好工地扬尘、机动车尾气排放治理工作。二是对于水污染防治。我们将大力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加强赣江源头、东江源头生态保护,加强陡水湖、万安水库等水质优良湖泊保护,加强农村地区污水设施建设,加强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
“以奖促治、以创促治、以法促治、以减促治”推进农村环境整治
记者: 为改善赣南农村环境,《若干意见》提出加大环境整治和保护力度,其中特别提到了加强城乡饮用水水源保护,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支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等系列意见。环保部门有哪些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措施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邓兴明: 我们将继续以“以奖促治、以创促治、以法促治、以减促治”的“四轮驱动”为抓手,协同推进我省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一是深入实施“以奖促治”政策。按照环保部的统一部署,逐步推进我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深化“以奖促治”和“以奖代补”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并在国家支持的基础上,争取纳入连片整治范围,突出重点,做好项目申报和实施项目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二是大力开展“以创促治”活动。把农村生态示范创建工作作为推动我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农村人居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将农村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工作作为创建内容的硬指标和考核验收的重要内容,严把质量关,大力开展生态县(市、区)和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通过开展生态示范创建活动,推动区域环境整治工作,树立先进典型,起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作用。
三是深入开展“以法促治”行动。开展农村环境专项执法行动,特别是农业重点污染源的畜禽养殖业和位于农村的工矿企业。将进一步摸清畜禽养殖业污染底数、工矿企业的环境守法状况,提高环境监管能力,重点整治随意采挖矿山、随意堆放废石尾砂、随意排放废水的行为;严格禁止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加强对畜禽养殖和工矿企业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或不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的及时予以严肃处理。对排放不达标的企业,责令限期治理并依法处罚;对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或在规定时间内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依法责令关闭。
四是着力抓好“以减促治”工作。继续抓好以饮用水源保护为主要内容的民生工程,着手组织开展包括农村饮用水源在内的饮用水源基础环境调查和安全评估工作;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和减排要求,继续抓好以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为主要内容的污染物减排工作,进一步完善农业源污染减排统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