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服务环境 促进企业发展
●省政协“优化企业发展环境”问题专题调研组
-根据省委批准的省政协2015年度协商计划安排,省政协提案委组织部分委员,在省工商联、省国资委等单位的支持配合下,就我省优化企业发展环境问题进行了专项民主监督。该项民主监督活动采用点面结合、上下联动的方式进行。11个设区市政协分别在辖区内,围绕企业发展环境进行专题调研并提交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专题调研组听取了省直相关部门情况介绍,并深入萍乡、宜春、鹰潭、上饶、吉安、抚州等6个设区市进行实地调研。专题调研组本着实事求是、着眼改进推动工作的原则,最终形成了《关于我省企业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该调研报告多次得到省领导的高度肯定及重要批示。现将报告主要内容摘要刊发。
┃发展现状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企业发展环境,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立足江西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强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服务平台,着力减轻企业负担,开展万名干部下企调研帮扶活动,等等。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形势下,前年和去年前三个季度,我省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列,招商引资、创新创业呈现旺盛势头,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我省改善优化发展环境取得的成效。
┃现存问题
在调研中许多企业负责人反映,按照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与沿海和周边一些省市相比,我省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方面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承诺不兑现,政策不落实。有些地方在招商引资中政策朝令夕改、“新官不理旧政”,导致政府承诺不兑现。如某企业反映,当时开发区承诺电价为0.55元/度,实际价格为0.83元/度,一年增加电费近千万元;某企业10年前购买土地20亩且购地款已经付清,至今1亩也没交付。有些地方对上级出台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或因部门掣肘,或因责职不清,或因督查不力,或因衔接跟不上等原因,难以落地生效。部分设区市在国企改制政策上与省属企业规定不一致,对驻地省属企业职工医保收取门槛费,在退城进园土地出让金返还及税收减免、有关规费收缴等方面政策不配套。
利益驱动,行业垄断。一方面,一些条管部门实行垄断经营,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公平公正竞争。如,不论是工业园区还是企业,安装变压器,从勘察、设计到施工、采购、验收、评估等环节,无一例外只能由供电部门一家办,且价格大大高于市场。有的地方水务公司收取供水增容费开总户和分户时重复收费,并垄断了管道安装和设备专营;企业既要向水务公司缴纳污水处理费,又要向环保部门交纳排污费。另一方面,行业中介去行政化不彻底,利益捆绑,变相垄断较为突出。不少企业反映,很多中介机构或明或暗隶属于某个行政部门,环保、安全、土地等评估,都要到项目审批部门指定的中介机构办理评估事项,否则难以通过。还有一件事涉及几个部门,几个部门之间互不买账,只认自己指定的中介评估报告。
要素成本偏高,生产经营存在诸多困难。许多企业反映,与周边一些省市比较,我省工业用电基本电价大约高0.1元/度,基本容量费高3-5元/千伏安,执行峰谷分时电价的低谷时段少2-3小时;工业用气价格高于周边约20%;物流成本高于发达地区20%以上。此外,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还存在融资难、招工难、用地难等方面的困难。融资方面,主要是门槛高、手续繁、成本高;招工方面,由于务工人员对劳动环境、工资待遇、福利保障等要求提高,员工的流动性加大,增加企业招工难度。特别是留住技术骨干、熟练员工更为困难;用地方面,不少地方反映,一些地方存在土地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的现象,更多地方土地供需矛盾加剧,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无地可用,有的企业虽然已经在用地,但受用地指标或土地权属限制拿不到土地证。
产业链较短,综合配套服务能力薄弱。很多地方的主导产业,产业链条短,企业关联度低,服务设施不配套,既未形成产业集聚的态势,更未形成集群发展的优势。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同时由于产业关联度不强,物流成本高,金融、税务、海关、边检等综合服务设施不配套,日益成为我省投资发展环境的一块短板。
行政执法不规范,以罚代管、以费养人较普遍。企业反映,少数行政执法部门受利益驱动,在执法过程中对企业一些并不严重的违规问题不是诚意帮助整改,而是简单采取罚款等方式处理。重处罚、轻服务,以罚代管,自由裁量随意等问题依然存在。有些基层执法部门时不时就跑到企业去检查,发现问题就罚款,不交罚款就停产,交了罚款就合格。企业对此极为反感。收费项目依然较多,据某地调查统计,涉及工业企业收费种类多达33项。有的费用通过税收代征,代征的费用,如残保金、工会会费等,税务部门均要收取20%左右的工作经费。不少部门罚没收入收缴与使用情况不透明。
行政审批效率不高,不作为现象比较突出。企业反映,行政审批权仍过于集中,一些与市场规则不相适应但与部门利益密切相关的审批、收费项目还没有完全取消。有的部门下放审批权限不充分,只下放受理权和初审权,并没有下放终审权。有的地方行政服务不到位,存在审批事项环节多、办理时间长、条条框框多等问题,对急事急办事项不能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凡事只讲“不能办”,不讲“怎样办”。有的地方三级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立起来了,但有的行政审批业务未完全进入中心,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统一受理制、一站式办理制等没有完全落实,致使企业反复奔波于服务大厅与职能部门之间。
一些企业反映,八项规定实施以来,行政执法部门及工作人员乱罚款和索拿卡要等乱作为现象明显减少,但不敢担当,少作为、慢作为、不作为现象相对突出。企业感慨“现在门好进,脸好看,事情还是不好办”。
企业外界干扰因素较多,周边环境较乱。一些企业反映,不仅要应对严峻的市场挑战,还要腾出大量的精力来应付方方面面的社会关系。一些地方的群众排外思想严重,当本地工人或周边村民与企业产生纠纷时,往往采取阻工、封路、堵厂门等极端行为,严重影响企业的建设和生产。有些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涉及企业与周边群众关系的矛盾纠纷,不管事实情况如何,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希望企业赔偿了事。此外,工业园区内配套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严重滞后,员工的出行、休闲和生活等存在许多不便。
企业举报投诉渠道不畅,查处损害发展环境案件不力。行政服务中心虽设立了投诉举报箱,但受理慢、处理难,大多不了了之。总体而言,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的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对破坏企业发展环境的一些人和事惩处、问责还不到位。
┃主要建议
从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战略高度,持续下大力气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省上下形成了一个可贵的共识:环境是最大的品牌,区域竞争从根本上说是发展环境的竞争。因此,要坚持问题导向,及时发现并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防止“今年是这些问题,明年还是这些问题,就是不见解决问题”。遵循市场经济、法治社会的要求,通过常态化的综合治理,努力建设与国际接轨,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企业发展环境。
下决心清理兑现政府承诺,维护政府信誉。在全省开展一次以市、县为重点的“承诺不兑现,新官不理旧事”专项清理整治活动,划定时段,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向企业有书面承诺而未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清理,列出清单,分类处理。此外,各地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蓝图,也是招商引资的指南。要着力保障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稳定性,防止因随意变动规划造成企业投资损失和城市重复建设。
打破行业垄断,加强社会中介组织监管。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全面放开市场,鼓励公平竞争。制定出台具体实施办法,限期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与行政执法机构、公共事业单位脱钩,全面放开中介服务市场,降低中介机构市场准入门槛,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管。公共部门应着力清理并逐步减少自收自支人员,尽力防止因利益驱动扭曲行政行为。纪检监察机关要把重要涉企执法部门、垄断行业列为重点监督巡视对象。工商监管部门要把反垄断列入重点工作。严禁任何单位下达罚没指标,杜绝执法创收现象,切断不公正的利益链条。
继续努力降低生产要素成本。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争取核定与周边省市至少同等的电价、气价,争取低谷时段延长为8小时,并适当加大低谷时段电价下浮比例;借鉴深圳等地做法,在维持社保缴费比例不变的情况下,针对企业实际,按照普工、中等工、主管等分档核定缴费基数标准;制定社保费阶段性减免缓缴政策,对于经营困难的企业,予以一定减免或缓缴;加强对土地开发使用的监控,加大工作力度,加快盘活存量闲置土地,缓解土地供需矛盾,提高土地利用效益;鼓励节约集约用地,对建设3层以上标准化生产性厂房的,在保证设施专用前提下,由同级财政给予补助;采取利用废弃厂房集中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园区、集中建设标准厂房、租售结合的办法,为民营小微企业解决用地、用房难题;比照周边省份,适当下调高速公路通行收费,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主体互动网格式物流配送服务体系,降低物流成本。
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切实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继续完善政府、银行、企业合作长效机制,引导协调各商业银行在赣金融服务机构调整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加大信贷等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力度,开发供应链、产业链、产业集群、应收账款融资产品,提高财园信贷通贷款额度。推广企业贷款流程评级、授信、贷款、押品四合一优化。进一步争取在我省多设立金融企业和金融服务分支机构,引导、扶持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设立民间融资服务中心,方便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深入推进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做大做强省、市、县三级政府投资的担保公司,借鉴政府推动、银保合作、保险机构共保模式,开展贷款保证保险和贷款信用保险。
多管齐下解决企业招工难、留人难的问题。建立企业用工信息平台,通过开展招工对接会、组织企业外出招工、与劳动力资源丰富的西部省份对接并建立劳务基地和工作站等形式,解决企业用工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推动部分省内高校向职业教育转型。加大校企对接合作办学力度,着力引导扶持在企业建立发展实训基地,扩大企业定向订单招生办学比重、规模,优先为我省企业提供充足优质高效的员工、技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完善非公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对企业引进的高级人才,要在其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家庭住房安置等方面予以倾斜。
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率。继续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凡是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凡是市、县管理更为方便高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市、县管理。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切实做到宽进严管,大幅减少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审批,防止审批事项边减边增、明减暗增。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取消国家规定以外的前置许可。对已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衔接落实情况进行专题督查。进一步做实市、县两级行政服务中心,落实首问责任制、并联许可制、定期会签制、受理告知制等制度,落实相关业务全部进中心,切实做到一站式服务。整体推进行政服务中心网上平台与各部门办公系统互联互通、对接兼容,实现所有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网上集中办理。
着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依法办事。大力推行阳光操作,加强执法工作的硬约束,坚决杜绝“钓鱼执法”行为。严格规范、慎重行使自由裁量权,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不符合规定的行为,主要以帮助纠正为主,督促企业进行整改。严格税收管理,坚持依法收税,不得提前收税、收过头税。进一步清理收费项目,对法律、法规和规章没有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予以取消,并将涉企收费项目予以公开,力争做到我省政策优惠不低于周边地区,涉企收费不高于周边地区。
加强产业配套建设,着力打造经济便捷的营商环境。进一步贯彻落实和不断完善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和扶持政策。加大以完善产业链为主旨的招商引资力度,构建以主导产业、骨干企业为龙头,上下游产业相互配套、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加快南昌综合保税区的申报进度,推进我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申报工作。进一步推进“三互”大通关建设,尽早实现口岸相关部门通关互联互通。在建立健全省内物流服务网络的同时,加快推进国际物流通道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教育、医疗、文化等配套设施建设,改善优化工作生活环境,增强园区的资本集聚、人才吸纳和产业承载能力。
建立健全企业投诉快速反应受理机制,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省、市、县应建立健全企业投诉快速反应受理机制。深入开展“打霸、治痞、反盗”等专项行动,坚决斩断伸向企业的“尖牙利爪”,依法维护社会秩序。严肃整治各种断水断电、堵门堵路等损害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行为,对蛮横无理、蓄意滋事的不法分子,要及时取证,依法打击。对企业和投资者要求提供执法执纪保护或服务时,相关部门要及时派员到现场,依照法规政策帮助协调处理相关问题。
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保证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要加大重大政策贯彻落实的督办力度,开展政策贯彻落实第三方评估,及时研究解决贯彻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尤其要抓紧解决部分行政审批事项取消或下放后的衔接问题,重大政策之间的纵向与横向协调配套问题。全面开展企业与群众评机关、评岗位活动,在一定范围公布评价结果,并作为政府部门年度考评重要依据。
全面修复政治生态,切实解决“乱作为”“不作为”问题。一方面,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标本兼治,坚决惩治腐败行为,尽力杜绝“乱作为”“胡作为”行为。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在干部队伍中滋生的“不干事没事、干事惹事”心态及“不作为”现象,采取切实措施充分调动和保护干部敢于担当、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要把忠诚、干净、担当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导向,并在任用的每一批干部、每一个干部中得到充分体现。要建立容错机制,严格区分罪与非罪、违纪违法与工作失误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