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药取消最高限价 跨国药企并购不停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通过对5月5日至11日医药行业舆情的监测发现:发改委宣布取消533种低价药品零售最高限价,长久困扰患者的“药荒”能否解决,被媒体广泛讨论;辉瑞千亿收购提议再被阿斯利康拒绝,或寻求其他方案,“换子”或成为新出路;拜耳收购默沙东OTC业务,跨国药企并购重组的步伐持续加速,引发舆论对国内制药行业的反思。
此外,华润双鹤和华润三九同时终止重组,绵阳市人民医院解聘“走廊医生”兰越峰,也受到了密集关注。
低价药清单出炉 价格管控松绑
5月8日,发改委印发《关于改进低价药品价格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改进低价药品价格管理方式,在控制日均使用费用的前提下,放开最高零售限价,鼓励低价药品生产供应。同时公布低价药清单,涉及533个品种,1154个剂型。其中化药品种283个、中成药品种250个,生产企业可在西药费用日均不超过3元、中成药日均费用不超过5元的前提下自主定价。通知还要求省市清单在7月1日前公布。
新政随即引发热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四方面:
(1)药价会否大涨?
不少媒体关切取消限价是否会造成价格大涨,增加患者用药负担。对此,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巡视员郭剑英表示,低价药品大多是生产企业众多、竞争比较激烈的药品,放开最高零售限价,市场实际交易价格不会出现普涨现象。
中国药科大学医药价格研究所所长常峰表示不必过于担心,与担心低价药品价格的有限上涨相比,我们更担心低价药消失。
(2)低价药能否回归?
舆论普遍认为,发改委为低价药定价“松绑”,为药品生产保留合理利润空间,提高企业生产积极性,释放了积极信号。低价药能否回归,取决于配套措施和落地情况。
《解放日报》认为,发改委新政落地后,各地根据当地经济状况、用药习惯等,制定配套跟进措施,同时开展相关医生培训,低价药方可真正回归。
北京市航天中心医院药剂科主任刘桦表示,有些低价药品全国需求量不大,但不能缺,对于这类低价、需求量少的药品,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指定企业生产,并给予适当补贴。
(3)新政如何防治“中标死”?
4月,8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常用低价药品供应保障工作的意见》要求“将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常用低价药品生产企业直接挂网”,此举被认为或可解决经典老药在全国招标中经常“败北”的现状。
据《经济日报》,专家建议,必须要有配套政策,例如确定低价药在医疗机构的药品比例中必须占到一定的比例,或者在报销政策上更多向使用低价药倾斜甚至全部报销,才能引导医生更多地使用低价药。在药品采购招标环节,也应让医院自主决定购买方式。
(4)对药企有怎样的影响?
《长江日报》记者走访多家药店,均表示这一举措对药店是利好消息,会带动药店其他药品的搭配售卖。
《每日经济新闻》认为,OTC药企可根据生产成本、市场情况等自主调价,提高利润率,将直接受益,而拥有独家品种的处方药企仍持观望态度。从药企的反馈来看,政策能否顺利落实,是否有配套措施出台,招标和医院如何执行,是药企关注的重点。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刘伟认为,低价药被患者广泛使用,有助于提升药品品牌形象,拉动其他药品的销售。广药总经理助理黎洪则表示,企业能否抓住这一机遇,还要看市场是否接受自身的品牌、产品质量及疗效、价格。
【1】 【2】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