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在路上
2004年5月18日,本报头版刊出消息《省委办公厅对外公布接受重要信息渠道》,并公布了省委“民声通道”的手机号码和电子邮箱。
从此,以“知民情、解民忧、聚民智、凝民心”为宗旨的省委“民声通道”,在江西这块孕育过群众路线的红土地上,将党的光荣传统进行了全新的演绎和创造,并成为全国党委系统率先面向全社会开通的百姓民意直通车,被干部群众誉为“最大的阳光政务”,省委机关也被称为“没有围墙、24小时不关门”的机关。
密切党群关系的新平台承载着省委领导的为民情怀
改革创新往往是从顺应时代发展和人民群众企盼中起步,并在冲破思维藩篱中获得成功。十年前省委办公厅收集到的信息大多源于基层市县党政办公系统和省直单位办公室,但传统的方式和渠道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2004年5月,省委办公厅为更好地为省委服务、为人民服务,推出改革力举:利用日益发达的现代信息通信手段,在全国率先面向全社会开通了“民声通道”。老百姓只要打一个电话、发一条短信、点一下邮件,就可以把自己的诉求、意见和建议无障碍地送达省委。
“一石激起千层浪”,广大干部群众纷纷向“民声通道”来电致信,或对省委、省政府有关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或来电咨询,或反映情况诉求。一时间,邮箱里邮件爆满,电话响个不停,一些重要信息和情况反映源源不断地涌入“民声通道”,为省委和省委领导及时掌握基层情况、了解群众企盼、解决矛盾问题提供了鲜活而真实的依据。
十年间,省委“民声通道”不断向市、县、乡拓展,全省各级“民声通道”接收处理了大批群众反映件,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民声通道”共收到群众反映34万多件(次),实际受理办结5万余件,其中市县“民声通道”共收到群众反映件16万余件(次),实际受理办结4.3万多件;省委“民声通道”收到17.2万件(次),除网上直接转办各市县和直接回复件外,直接受理办结7073件。
省委“民声通道”是在全省开展“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美好新江西”主题教育活动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是在省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精心指导下发展起来的。几任省委书记均亲自到省委民声通道工作室指导工作。2013年3月21日,省委书记强卫履新第三天,就来到省委“民声通道”指导工作。他说:“这项工作确实非常重要,要继续办好。很多老百姓的问题,通过这个渠道都解决了,免去老百姓奔波上访之苦。要继续把这项工作做好!”他对省委民声通道工作室开展明察暗访了解办结情况的做法作出批示:“复查工作做得好。” 并对“每月选择部分典型事例在媒体进行通报,接受群众监督”的做法作出批示:“这个做法好。”十年来,省领导对省委“民声通道”情况反映件的批示达393件,其中省委主要领导批示就有125件。
省委“民工”用责任和担当赢得群众认可
省委“民声通道”工作人员喜欢将自己简称为“民工”。但他们修筑的是江西的和谐大厦,架起的是党和人民的连心桥。
十年来,“民工”们不论群众从网上反映、还是打来电话,不论是节假日、还是下班时间,都力求做到及时有效处理。由于群众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情况反映写得杂乱无章;有的群众方言重,接听电话非常吃力;有的群众言辞偏激或性格急躁,等等。对此,“民工”们都能耐心细致、认真负责地做好工作。对各类情况反映,及时编辑、快速报送,充分发挥好为领导服务的参谋和助手作用。在信息编辑中力求做到客观、准确、精练,对群众反映不详的问题反复进行核实,确保群众意愿得到完整反映。
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民工”们却无怨无悔、默默坚守,因为他们深知,群众每一个真诚的心声,都凝聚着他们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企盼;而每一个回复、受理、核办,都体现着省委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代表着省委形象。
为确保领导批示落实到位,“民工”们不仅严把办结报告审核关,还直接对群众反映的诉求进行明察暗访。多少次跋山涉水、栉风沐雨、忍饥挨饿,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把省委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而对那些敷衍塞责、阳奉阴违、漠视民声的干部,又敢于碰硬、不留情面,以确保督办质量。
近三年,通过省委“民声通道”督办,各地各部门依法依规关停污染企业69家,处分干部143人;依规处分处理党员108人。省委“民声通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广大群众碰到困难和问题,都会在第一时间将信息发至“民声通道”。
2005年11月26日8时49分九江发生地震,省委“民声通道”于9时05分就接到群众报告,并第一时间上报省委领导,比专业部门提前了15分钟。2012年初,省里出台对家庭经济困难尿毒症患者实施免费血透救治惠民政策,但由于多方出资结算的交付平台未及时建立,给患者就医带来不便,“民声通道”获知群众难处后及时形成专报,三位省领导立即作出批示。经过调研,省财政厅、卫生厅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对免费救治费用结算办法、预拨方式等进行了调整和明确,此举令群众交口称赞。
去年晚稻收购时,有多名群众向省委“民声通道”反映卖粮难,省领导立即在专报作出批示,省有关部门随即启动了中晚稻最低价收购预案,并报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在全省延长了一个月的最低保护价收购期,使丰城、进贤等17个县(市、区)的农民利益得到保障,确保了我省中晚稻最低价收购工作的稳步进行,收购价格止跌趋稳。
以创新和真情铸就为民服务的响亮品牌
开拓创新、真情为民,是省委“民声通道”十年来贯穿始终的红线,也是“民声通道”铸就为民服务品牌的核心动力所在。
为构建“触点即动、反应快捷”的信息网络系统,不断提升服务水平,2009年12月31日,省委“民声通道网”开通,开始受理群众反映。2010年12月,全省“民声通道”网络信息系统内部工作平台建成投入使用,并实现省市县三级“民声通道”内部工作平台全部对接。目前,省委“民声通道”已形成由网站、手机电话、电子信箱和短信平台四位一体、全方位接受群众反映的格局,全省11个设区市、100个县(市、区)均开通了“民声通道”,并延伸到部分开发区和乡镇,进而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体系,在全国成为首创。
依托便捷的民声信息网,省委“民声通道”的工作效率也在提速,尤其为紧急突发事件、敏感问题、苗头性倾向的处理争取了时间、整合了资源。
2010年7月16日,鄱阳县群众反映,该县古县渡镇滩上村橙团圩堤发生塌方险情,有溃堤危险,请求抢险。省委“民声通道”立即将情况上报省委领导,指挥当地迅速投入抢险,及时控制了险情。
去年初,有民工反映中铁二局一公司拖欠200多名农民工近500万元工资多年未能解决,经督办,相关单位一个月内就结清工程欠款。
配合技术升级,省委“民声通道”在建立日常受理、核办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先后建立了群众反映件的领导审签制度、核办文主送责任单位“一把手”制度、市县反馈报告责任人制度、明察暗访制度、典型案例定期通报制度,并从2006年1月始,每月通过各新闻媒体公开通报部分典型案例,接受反映人和群众的监督。截至2014年4月,共公布了176期1645件。媒体的通报,让省委“民声通道”的知名度和公信力不断增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十年间,省委“民声通道”为党委政府了解基层真实情况、倾听群众呼声增加了一条新渠道,为人民群众反映情况、表达诉求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为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探索了一种新机制,为党委政府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机关效能、提升服务水平找到了一种新手段,实现了传统服务向现代服务的转变。同时,省委“民声通道”的成功实践在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并成为我省党委工作的一个亮点。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要媒体多次予以报道,并有江苏、山西等20多个省(区、市)党委派人前来学习考察该项工作。
改革只有进行时,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服务群众无止境。省委“民声通道”唯有一个永恒的目标:让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