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供销社农资企业深化改革的几个要点
供销社农资企业要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的生力军
一是完善并规范庄稼医院建设。各级供销合作社要积极争取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着力建设以庄稼医院为载体的农资科技服务体系,并将庄稼医院农资科技服务体系纳入当地政府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中;不断完善庄稼医院的设施建设、人才培训及农资技术储备,着力提升庄稼医院的农资科技服务水平;切实规范庄稼医院的建设、管理和服务标准,拓展服务内容,创新科技推广新机制。
二是提高农技定制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庄稼医院和农资示范店的作用,积极推行技物结合、技术承包、全程托管服务,促进农业先进技术应用到田间地头;跟踪服务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定制服务引导销售,形成按需送货、因地配肥、因病配药、统防统治、技术到户的一条龙模式,更好地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三是培养农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采用中短期培训、专项提升等多种方式,培养一大批庄稼医生等农业技术服务人员;加强对农民、种植大户的培训,推广、示范先进的施肥用药技术;加快人才培养,有针对性地提升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建立起会经营、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四是积极开展农村合作金融服务。符合条件的农资企业,要积极进行创办中小型银行的试点,开展合作金融、小额信贷、融资租赁、信用担保等新型业务。
努力创新农资服务方式和手段 一是推进农资物联网建设。继续执行《农资管理与流通智能信息平台研究与应用示范》科技支撑项目,为开展农资服务创新提供技术基础研究及示范探索;进一步加强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物联网应用与示范基地建设,将农资产品纳入质量监控范围,以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农资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体系,建立农资质量追溯与防伪、农资智能物流调度、农资电子商务以及农资科技服务一体化等平台;认真总结推广农资连锁经营、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商品的农资物联网服务应用与示范工作,真正解决农化服务落地实施的“最后一公里”的技术应用及服务问题。
二是推广大田托管等服务模式。由供销合作社农资企业牵头发起,积极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服务模式,形成以定制服务引导销售,按需送货、因地配肥、技术到户的一条龙服务模式;通过农资科技的规模化服务,有效减少单位面积的农资投入数量,提高农资利用效率;要在条件成熟省份、粮食主产区省份,加速推进航空植保体系建设。
三是发展植保外包服务模式。农资专业技术企业及团队为出口蔬菜及水果生产提供精准肥药施用方案,按出口对象国的农残标准开展技术服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是实施农资科技规模化服务。指导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将土地入股,由大豆专业合作社统一耕种和管理,以土地集约化和农资服务规模化实现农业全产业链经营,实现化肥农药的精细化管理和服务;在稳产增产前提下,大力促进新型肥料高效利用及现代绿色防控,减少生产中化肥、农药的投入使用,实现农产品产量与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民节本增效。
五是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支持高效肥和低残留农药使用、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有机肥、推广高标准农膜和残膜回收等试点;实施高效农资利用项目,依托庄稼医院、农资配送中心,推广使用高效肥、有机肥、低残留农药、高标准农膜等,开展残膜回收。
积极领办创办农资科技服务为导向的农民合作社优势:农资企业具有农资流通网络、仓储设施、熟悉市场等软硬件方面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农资流通网络一网多用、双向流通的功能,积极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领办及创办。
方式:农资企业可以通过出资入股、农资科技服务带动等多种方式,发展以农资科技服务为导向的农民合作社,实现共同出资、共创品牌、共享利益。
目标:从过去单一提供产品向提供全程综合服务转变,从赚取农资差价的中间商成为农业产业链条中的物流商和服务商,成为农业生产的综合服务商,与农民真正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
加大农资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力度《决定》提出,要“深化社有企业改革”、在农资等重要涉农领域“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
农资企业要打破制约农资企业发展和提升为农服务能力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大农资经营服务创新力度,形成市场化的体制机制,加快发展步伐,增强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培育和发展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在为农服务中发挥行业龙头带动作用;
要在引进社会资本、战略投资者、IPO上市等投融资及资本运作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尝试,鼓励采用网络及资源整合、业务合作等多种方式,激发企业为农服务的活力;
推行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全新的用人机制,实行按股份、生产要素、贡献大小等分配的多种分配形式,也可采取年薪制、期权激励等形式,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