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摸清家底 23个新物种为全球首次发现
“湿地看鄱湖、森林看武夷。” 7月19日,记者来到位于赣闽交界的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漫步山道,但见满目葱茏、白云缭绕,耳畔是虫鸣鸟叫和飞瀑流泉的合奏。在这风景如画的绿色宝库里,到底有多少种野生动植物?千百年来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
如今,这里的神秘面纱已被揭开。“保护区以约占我省千分之一的国土面积,集中了全省50%以上的高等植物物种基因和60%以上脊椎动物物种基因,当之无愧为‘昆虫世界、鸟的天堂’和‘物种基因库’。”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郭英荣介绍,目前保护区已查明有高等植物2829种、陆生脊椎动物48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6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5种,并发现了黄岗臭蛙、武夷真恙螨、武夷山石楠等动植物新种23种。这23个新物种也是全球首次发现,其中12种命名与“武夷”有关。
保护区地处武夷山脉北段西坡,主峰黄岗山海拔2160.8米,是我国大陆东南地区最高山地,号称“华东屋脊”。保护区内地形陡峭,物种丰富,海拔1400米以上区域保存了3000公顷左右的原始森林,是土著生物的“避难所”,也为一些适宜自然扩散、迁移的物种提供了新的栖息地。
为摸清“宝库”家底,30多年来,保护区管理局在我国高校、研究机构的支持参与下,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监测和研究工作。查明的物种中,尤以“黄岗三宝”即黄腹角雉、黑麂、南方铁杉在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地位独特。黄腹角雉、黑麂均为中国特有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保护区内生活着黄腹角雉500多只,为目前已知的最大、最健康的野生种群。据有关资料,黑麂在我省原来仅分布在玉山、德兴、浮梁3地。但从2011年至今的监测中,保护区及广丰区铜钹山陆续发现了黑麂踪迹及分布。南方铁杉系第三纪孑遗植物,保护区生长着400余公顷连片南方铁杉原始林,为全球最大面积。
环北半球亚热带多为沙漠或半沙漠,我国亚热带区域却一派生机。我省林业专家程松林说,保护区有如此丰厚的家底,一方面是大自然的馈赠,另一方面也与保护区工作人员的艰苦工作密切相关。1981年,我省在此成立了省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建区以来,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尽职尽责呵护这片绿色家园,使这里成为展示我省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的“中国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