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网江西分网:构建保障体系 做好江西水利 ——专访江西省水利厅孙晓山

24.06.2014  17:26

江西省水利厅孙晓山同志

孙厅长和记者合影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发展网江西分网《政务访谈厅》节目。我是主持人黄依依。今天来到我们政务访谈厅的嘉宾是江西省水利厅厅长孙晓山同志。请孙厅长和各位网友打个招呼。

      [孙厅长]: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诚挚感谢广大网友对这次在线交流的热情和关注!诚挚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我们水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主持人]:我们看到在过去的十年,江西省的水利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未来的十年,您对江西省水利工作的发展和规划是怎样的?

    [孙厅长]:我省水利改革发展任务艰巨而繁重。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特别是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颁布以来,我省掀起了水利改革发展高潮。但是,对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目标,我们还有明显差距,水利改革发展还需奋发有为。

    未来的十年,特别是“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深化水利改革、着力强化水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目前,我省正着手编制“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主要目标是基本建成“五大水利保障体系”。

    一是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鄱阳湖区及“五河”中下游干流及重要支流重点河段堤防达到规划标准,鄱阳湖区等重点地区和南昌等大中城市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蓄滞洪区能够正常运用,中小河流重要河段防洪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建成峡江、浯溪口、伦潭水利枢纽,抗旱水源工程数量和水量调蓄能力明显提高,五大江河防洪工程和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基本建立。

    二是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科学利用体系。进一步加大水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全面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逐步构建全省水资源总体配置网络和区域型供水配置网络,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到2020年,全省再新增年供水能力约40亿立方米。农村供水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基本完成现有大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中小型灌区节水改造的力度进一步加大,雨水集蓄利用进一步推广。新增改善灌溉面积40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00万亩。继续实施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建设,全省新增农村水电装机约60万千瓦。

    三是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体系。到2020年,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万平方公里,实施水土保持预防保护面积3万平方公里。同时,加强完善水环境监测站网建设,严格控制污染源和进入水体的污染物数量,干流主要城市江段近岸水域、主要支流和重要湖泊、水库的水质明显改善。

    四是民生水利保障体系。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自来水全覆盖,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590万亩,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5。

    五是水利管理和科学发展管理制度体系。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流域综合管理和区域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基本建立,水利法制体系基本形成,水利行业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主持人]:提到江西,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我们知道鄱阳湖就在江西,所以江西在水资源方面有哪些优势,在开发利用上有哪些不足,首先请孙厅长给我们介绍一下。

    [孙厅长]:正如你所说,丰沛的水资源,良好的水生态环境,一直是江西重要的品牌和财富。江西水资源的优势在于:一是总量多。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565亿m3,人均水资源量3700  m3,均列全国第七。鄱阳湖多年平均入江水量1468亿m3,超过黄河、淮河、海河入海水量之和。二是水质良好。我省江河湖泊及地下水受降雨补给,水资源更新速度快,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水质。目前,全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稳定在80%以上,远高于全国46.4%的平均水平。主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远高于全国55.5%的平均水平。鄱阳湖水体每年可更新20多次,是全国大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三是开发利用条件好。我省江河湖泊众多,地下水埋藏浅、水质好、补给便利。城镇和耕地多沿江沿湖分布或所在区域地下水资源丰富,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可就近取水,水资源大多无需经过处理或仅需简单处理就能满足需要。四是水系相对封闭独立。我省地势南高北低,边缘群山环绕,四周渐次向鄱阳湖区倾斜,形成南窄北宽以鄱阳湖为底部的盆地状地形。五河来水汇入鄱阳湖后经湖口注入长江,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鄱阳湖水系。我省水系可以说是一个“封闭圈”,开发利用基本不受其它省份的影响,对其他省份的影响也相对较小,有利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

    但我们也要看到,我省水资源的一大不利特点,是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分布与需求不匹配。近年来一些水的问题逐渐显现,甚至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资源性缺水,即取不到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气候异常,近年来我省区域性水资源供需矛盾开始凸显,有的地方枯水期甚至非常严重。2003年、2007年大旱,全省一度几百万人面临严重的饮水困难。2007年以来赣江连年出现极枯水位,导致南昌城区和丰城电厂取水困难;二是水质性缺水,即水脏不能用。近年来全省河流湖泊水质下降趋势明显,部分水体污染严重。以鄱阳湖为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水质基本上以Ⅱ类为主,21世纪以后水质明显下降,基本上以Ⅲ、Ⅳ类为主,甚至出现Ⅴ类、劣Ⅴ类水。南昌市几大湖泊虽经大力整治,水质仍常年在Ⅴ类左右。近万座水库中占主体的中小型水库由于承包养殖,水质受到较大影响。三是工程性缺水,即水多却无法利用。我省降雨集中在主汛期,降雨集中、强度大、农业等用水相对较少,加之大型骨干控制性工程少,已(在)建大中型水库最大蓄水能力仅为254.63亿m3。大部分降水形成地表径流以洪水形式流走,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往往形成灾害。同时,国家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提出的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也对我省水资源利用形成了制度性约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