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春节之变”开启好的公共生活
■ 社论
公务员春节期间发生的这许多变化,与其说是一种常态的回归,不如说是在重新找回尊严的积极努力。
一家单位驻三亚的负责人表示,今年春节期间没了公务接待,一身轻松,多年来也首次有时间春节在家过年、走亲访友了。在一家河南省属国有企业当领导的老陈说:纪委的人过节也暗访,豪华酒店、棋牌室等地方是重点。公款消费开发票,说不定身边就有人盯着呢。谁敢?
公务接待少了、甚至干脆没了;单位发年货也不用攀比了;公款吃喝也收敛了……媒体报道可能只是聚焦了个别地区的一些现象,而从更开阔的视野看,这些现象无疑有着很大的普遍性。
无需调侃这些公务员的“矫情”,也无需嘲笑这一群体的“抱怨”。诸多“细节”的涓涓细流,或将汇成经济社会层面的主流。而经由公务员的“年节之变”,也有可能开启公众期待已久的好的公共生活。
什么才是好的公共生活?首先,好的公共生活应该公私边界分明,公是公,私是私,而不是相互濡染,混为一谈,甚至因私害公,公私不分。海南的春节气候宜人,官员当然可以利用法定假日来此休闲度假,看看海、冲冲浪、品尝品尝海鲜。只是,这种休假应该完全是私人的,不能滥用权力的影响,寻求公务接待。
其次,好的公共生活还应该鼓励群体美德、维护个体尊严。公务员也是公民,也应该有一般公民殷殷以求的德性和尊严诉求。
不必讳言,作为一个社会群体,责在管理公共事务的公务员,往往被抱以较高的社会期待,但现实中的一些乱象,比如,滥用公共资源、习惯权力分肥、沉溺奢靡享乐等,则容易与这种期待形成较大的形象落差。这些现实中可能存在的情形,以及公众长久以来据此形成的印象,都使得这一群体饱受诟病。公务员春节期间发生的这许多变化,与其说是一种常态的回归,不如说是在重新找回尊严的积极努力。
事实上,一段时间以来,公务员这一群体的变化并不仅仅止于春节。自从中央公布八项规定以来,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各地各部门在改进作风方面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也是一直以来公务员纷纷吐槽“不容易”的深层原因。反过来讲,若是动了真格的,其实也没有什么,一点年货,不发不也过年了?习惯了就正常了。
当然,鉴于“自改革”的艰难和复杂,也不能对这种变化过于乐观,还应该看到,在不为人知的角落,仍有监督、检查的盲区存在。
这就需要,以此“新变”为契机,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进一步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彻底清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切实保障社会公众的公共幸福,让包括公务员在内的全体公民享有好的公共生活。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