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图书”还需拓宽“共享”思路

06.04.2017  08:49

  共享单车正火遍全国,一款名为“借书人”的共享图书平台也正引起公众的关注。这一互联网借书平台打破定式,让人不限时、不限量地借书,全国送书上门。上线一年后,目前每月的借出量大概在2000本左右。(4月2日《北京青年报》)

  笔者感到,虽然“借书人”从模式和概念上,已有“共享经济”的影子,但现阶段还是比较贴向于传统的租书模式。而“共享图书”在网络上的发展,还需要引入更多“网络因子”,将互联网特性发挥得更大,这才能全面体现“共享”的作用。

  实现“共享”缺不了“征信”功能。“共享单车”虽然能火遍全国,但近段时间暴露出的私占单车、破坏单车、占道停车等问题,也正不断地影响着共享单车的健康发展。“共享单车”所面对的窘境,也说明了缺乏信用为基础的监管措施,对共享服务的发展是不利的。当前,与“借书人”类似共享图书平台比较少,“借书人”“自来书”等主要平台的使用人群也不多,还未曝出读者对书籍的损毁问题,但着眼未来的需求,十分有必要加强征信功能的引入。征信功能的引入,不但能提升读者保护图书的意识,还能加快书籍的借还流通,降低成本、提升使用效益。

  “共享”机制可以加强社交服务。可以看到,网络社交的发展正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形态,网民对网上社交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笔者感到,共享图书平台不单是一个图书分享的平台,也是一个思想交流平台,借助书籍之间的流通模式,为喜欢看同一本书的人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在促进书籍交流的同时,将借书读书的氛围辐射给更多的人。我们可以看到,在QQ群、微信群、豆瓣小组等网络社交平台当中,以“读书交流”为目的的社交群体不占少数。共享图书平台不但能将零散的图书资源利用起来,也能将零散的阅读人群聚拢起来。若能将集聚效应发挥到最大化,营销效益也就来了。

  数据服务是推动“共享”的必要措施。共享图书平台实际上也是一个为用户提供借书服务的网上图书流通平台。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深入发展,有不少网络平台通过数据分析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具个性化的选择服务。相对于其他服务产品,针对图书资源的数据分析更具有实用性,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借书读者提供借书建议,这对吸引读者,促进共享图书平台的发展也是有推动作用的。虽然大数据技术作为一项较为前沿的信息化技术,但实际开发的技术成本并不是很高,如何实现,还看共享图书平台的发展策略。

  实现全面“共享”还需安全保障。从近年来,各类共享经济产业的发展轨迹来看,“共享”安全是必然面对的问题。共享图书平台未来若发展出“线下图书借取服务”,如何保证读书个人信息的安全,如何确保书中不存在不安全信息,如何保护读者网上资金的安全,也需要共享图书平台,在管理制度上的进行进一步细化。共享图书平台的发展相对于其他共享经济产业而言,不算太早,借助其他产业的发展经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在数字图书高速发展、纸质图书日益没落的今天,共享图书平台对实体图书的坚守,值得我们赞扬。而新技术的开发利用还需物质基础,在各类APP泛滥的今天,当前“借书人”还仅用微信公众号作为服务平台,可能也说明了他们所面对的资金压力。我们国家正大力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相关机构若加强对共享图书平台的支持,对提升全民阅读而言,无疑是有利的。

  文/严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