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博:关注疑似食品安全事件背后的“疑似”

16.06.2014  12:00

  5月23日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一所小学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数十名学生出现中毒症状入院治疗。截至今夜发稿,事发虽已20天,当地宣传和教育部门在新京报记者长达半天的追问下,仍未正式通报详情。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性质、原因,学生救治情况及事故处理等信息,有待进一步追问。

  近年来,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屡有发生。仅在2013年上半年就连续发生多起大中小学学生集体中毒事件。1月18日,海南省华侨中学发生一起学生食用食堂饭菜食物中毒事件,17名学生因在该校第一食堂进餐发生呕吐和腹泻症状被送医。4月16日,江西师范大学十余名学生集中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经校方调查确定为食物中毒事件。5月22日,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7个乡镇的中小学生,在食用学生“营养餐”后,出现疑似食物中毒症状,其中20名学生情况较为严重。

  上述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呈现涉及人员多、爆发集中、类型多等特点,从乡镇学校到城市大中专院校,从公立学校到私立教育机构,从“营养餐”到校园食堂,均存在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隐患。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均已及时介入,采取措施,并通报事件进展情况,回应公众期待。同样是食品安全事件,为何鸡泽县小学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后,当地宣传和教育部门至今未正式通报详情、回应公众的期待?像这类食品安疑似食品安全事件不通报的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不管该疑似事件是否真实,相关部门应该站出来澄清、说明,还事件一个真相。

  其实,发生疑似事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疑似事件发生后回避和沉默,不对外通报具体情况,任由外界猜测,无形之中将本来就疑似的事件搅得更扑朔迷离,也给事件的真相蒙上了一层“”,同时置公众的期待于不顾。在新媒体时代,回避和沉默不是办法,真相终究是真相。作为涉事的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除了及时采取措施抢救受害学生外,有必要及时通报事件的真实情况,回应公众期待。与其回避和沉默,不如尽早尽快对外通报,一来可以消除外界对事件的猜测,回应公众的关注和期待;二来可以增加事件的透明度,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以便更好地抓好食品安全工作。作为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学校发生疑似食品安全事件不通报不回应,装“哑巴”,对公众来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学生和家长来说,是一种不公正的待遇。

  食品安全无小事,关系到生命安全,尤其是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尤其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受害的将是一个群体,少则十几人,多则上百人,社会影响巨大。因此,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将食品安全提升到人身安全的高度来抓,必须尽快完善和落实各项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校园食品采购追溯机制,引入第三方组织和保险机制,从而有效预防和杜绝校园食品安全存在的风险,切实让学生吃到放心食品,让家长和社会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