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三年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
教育部在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在园幼儿增长918万人,相当于过去10年增量的总和,“入园难”问题初步缓解。教育部将继续实施下一期三年计划,预计在三年后基本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三年行动计划收官 幼儿园数量增涨超30%
2013年是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通过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全方位推进了学前教育改革发展:
1.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快速增加。据统计,2013年全国共有幼儿园19.86万所,比2010年增加4.82万所,增长32%;在园幼儿达到3895万人,比2010年增加918万人,增长了31%。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7.5%,比2010年增加了10.9个百分点。
2.学前教育投入大幅增长。2011-2013年中央财政学前教育项目经费投入500亿元,带动地方各级财政投入1600多亿元。各地普遍建立了学前教育资助制度,三年来已投入36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超过400万人次。陕西、青海等省还全面实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同时,社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创新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企事业单位、集体和公民个人举办幼儿园。
3.幼儿园教师队伍持续壮大。2013年全国幼儿园教职工达283万人,比2010年增加98万人,增长了53%。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投入11亿元,培训农村幼儿园教师29.6万名。各地普遍制定了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2015年前将完成一轮全员培训。
4.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不断提高。一是国家出台了《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组织修订了《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建设标准》、《幼儿园玩教具配备标准》。二是各地积极完善幼儿园准入制度,加强幼儿园收费、安全、卫生、办园质量等方面的管理。各级各类幼儿园深入贯彻落实《指南》,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三是举办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多种形式宣传普及科学保教知识,提高家长科学育儿能力。
虽然整体上看,这几年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势头很好,但由于底子薄、欠账多,目前仍是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普惠性资源短缺依然是主要矛盾。城市入公办园难、入普惠性民办园难、就近入园难、流动人口子女入园难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中西部农村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集中地区和人口分散地区入园率整体偏低。二是学前教育成本分担和运行保障机制尚未普遍建立。绝大部分地区幼儿园教师工资和日常运行主要依靠收费,家长负担较重。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差,运转困难。三是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幼儿园教师数量短缺、工资待遇低、队伍不稳定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幼儿园保教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幼儿园办园行为不规范,“小学化”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为此,教育部将组织各地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再经过三年努力,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基本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一是统筹考虑边远贫困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短缺的现状、城镇化发展趋势、人口流动以及“单独二孩”政策带来的人口增加等因素,继续扩大城乡学前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大力度解决好“入园难”问题。
二是重点调整资源结构和布局结构,努力扩大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进一步优化幼儿园布局,让孩子们就近入园、方便入园。
三是重点研究探索幼儿园成本分担机制,确保幼儿园正常运转,完善用人机制,提高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是重点健全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完善区域教研和园本教研制度,加强对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指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熊旭 潘金洁琼)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