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乐起来,更要“特”起来

12.09.2014  19:12

全国首家光伏餐厅亮相昌坊

    近几年,新余市农家乐发展迅速,遍地开花。然而,近日记者走访了解到,目前全市农家乐增速明显放缓,大多数农家乐都面临着竞争激烈、冷热不均的难题。同时记者也发现,部分农家乐打造特色,使农家乐真正“”起来。

    发展迅速 快车道行驶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中秋小长假期间,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的廖先生带着妻子和女儿,邀上好友到一处农家乐,吃土菜、干农家活,重拾乡土梦想。

    与此同时,新余市一些农家乐的老板们,也为“”起来的生意忙碌。随着农家乐旅游业在新余市各乡村渐成气候,体验农耕生活、欣赏田园风光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一个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

    记者从市农业局了解到,新余市乡村休闲旅游业起步较晚,2010年之前几乎为零。可随着居民的消费需求强劲,特别是市民对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和体验农家生活的休闲需求不断增强,近两年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迅猛。农民对乡村休闲农业自发式地投入,特别是房地产产业资本的大批涌入,使乡村休闲旅游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据统计,目前新余市共有休闲旅游农业园区及企业165家,农家乐261家。2013年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全市休闲农业年营业总收入4.1亿多元,带动了1.4万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带动农产品销售10亿元以上,覆盖生产基地面积达12万亩。国家级示范县一个,国家级示范点1个,省级示范点7个。

    遭遇瓶颈 农家乐不乐

    “农家乐已经成为部分农民致富的捷径之一。但是,其整体建设也还处于成长发展阶段,存在着瓶颈性矛盾和问题,制约着农家乐旅游业向纵深发展。” 市农业局市场科科长黄水生说。

    据介绍,“高速行驶”的农家乐有诸多隐忧。多数农家乐都是家族式简单经营,规模不大,档次不高。如今,同质化竞争、经营项目单一,已成为制约农家乐发展的最大瓶颈。在赣西大道与北环路交汇处,记者和一家名为“长沙路口私房菜”的店主攀谈起来,店主2010年开始从事农家乐餐饮,当时一口气盘了4家饭店,生意很是红火。可如今,农家乐遍地开花,竞争十分激烈,加上八项规定出台,生意大不如前。即使有生意,也是中午热闹、晚上冷清;春夏热闹、秋冬冷清。

    采访中,不少农家乐经营者直言,现在的农家乐仅仅将“”放在吃上,体现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尚未纳入。大多数农家乐经营户还是以被动经营为主,千篇一律,缺乏对民间、民俗文化和自身发展特征的挖掘,缺少市场开拓意识。“农家乐都差不多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游客邓先生对现在的农家乐评价道:“无非是吃个农家饭、睡个农家屋、和朋友打打牌而已,没有办出特色,去了第一次不想去第二次,去了第一家,不想去第二家。

    突出特色 生命力升级

    一幢幢小楼掩映在绿树之间,房前鲜花绽放,房外道路宽敞;村道边,文化墙上描绘着一个个属于该村的历史故事;餐厅内种植四季花卉、蔬菜水果盆景及天然植物,形成生态花园,游客在植物的簇拥下,享受农家餐饮的乐趣……

    9月7日,记者来到欧里昌坊村。作为全国首家大型农家乐光伏生态餐厅,昌坊春满园光伏生态餐厅自今年7月5日试营业以来,获得很多游客青睐。“现在客人要求越来越高,仅限于吃个饭人家根本就不会来,春满园光伏生态餐厅以农家乐的餐饮方式,绿化、美化、亮化就餐环境,精心打造集婚宴、餐饮于一体的多功能、智能化花园式平价生态餐厅。”昌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昌梅生告诉记者,他们重点打造以采摘、观光、体验式运动为特色的昌坊乡村休闲农业园区。

    “单一的农家乐急需转型升级,转向有真正意味的田园乡村,延长旅游链条,将文化性与体验性、娱乐性、趣味性充分结合,给有此需求者更大的空间。”市旅游局副局长艾敏认为,发展农家乐要充分做好“”的文章,把体现当地特色、个性的东西呈现出来。(来源:新余新闻网 记者:王莉 图/凌厚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