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开农村致富门 ——看吉水农村合作社如何引领农村“三变”

04.08.2016  11:07

  “要想富,户联户;联起户,小康路上迈大步。”在吉水县,创建农村专业合作社,加入农村专业合作社,成了该县农村脱贫攻坚路上的首选。该县积极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把扶持创建农村专业合作社作为加快培育新型农民的一个重要平台,利用抱团发展的优势,加快农村脱贫步伐,敲开农村致富之门。

  那么,农村专业合作社带给农村什么变化?在农民的致富路上发挥了什么作用?笔者走访吉水县各城乡,从乡村“三变”中感受到了合作社给农民带来的好处。

  

  变化一:农民从门外汉变为专业户

  

  “我今年刚刚加入养牛专业合作社,养了70来头肉牛,如果效益好的话,我考虑扩大规模。”7月26日,笔者在水田乡石鼓村养牛专业合作社基地上,看见养牛专业户周利平正在给肉牛喂食。周利平原来一直在广东打工,今年返乡创业。他说,村里山好水好草美,正适合养牛,选择加入合作社,一是想积累养牛技术和经验,二是想加快脱贫步伐。

  去年初,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石鼓村引进生态农业发展模式,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成立了养牛专业合作社。去年,全村只有10多户农户加入合作社,今年增加到30多户,肉牛养殖规模达600余头。

  在吉水县,与石鼓村产业合作社类似的有90多个。该县有针对性地出台农村合作社扶持政策,采取企业“”、能人“”、基层组织“”、职能部门“”等措施,根据各个乡、村的产业发展特色,因地制宜引导、兴办和扶持发展技术服务型、产供销一体型、生产流通型等农村专业合作社。据统计,目前该县已有1.3万余农户加入合作社。

  

  变化二:农业从低效变为高产

  

  “以前,我们的莲藕每斤只能卖到3.5元,现在通过合作社统一包装、加工,每斤可以卖到6元。”说起合作社,醪桥镇固洲村民张乃贵赞不绝口。2014年,他在村里组建成立了“三和店”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美国雪莲并套养泥鳅和套种仙人掌。目前,该合作社已经辐射带动了20余户村民入股,固洲村每年的莲藕种植面积有200多亩,亩产增收1000多元。

  农业从低产到高效,合作社有诀窍,这个诀窍就是合作社的规范化运作和全方位服务。吉水绿丰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肖小春说,为确保社员生产降耗、节本、增收,合作社积极推行统一供应良种、化肥,统一执行无公害种植技术标准,统一进行病虫防治和技术培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产品,分户生产管理的“五统一分”经营模式。目前,该合作社有社员106人,社员户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成为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

  吉水县注重发挥农村合作社的引领作用,(下转A3版)广泛推广“五统一分”运作模式。据统计,加入合作社的农民年收入要比加入合作社前增长20%以上。

  

  变化三:农村从一枝独秀变为满园春色

  

  7月22日,金滩镇金滩二村村民罗春根正在“招呼”野鸭上岸,他告诉笔者,在当地政府扶持下,他组建了一个民间农民养殖合作社,利用赣江利好水域环境,做足水文章,专门发展鸭、鹅特色养殖,附近农户也纷纷加入合作社。该合作社与省外厂商联系,将所养殖的鸭、鹅全部批量销往福建、广东。

  以前,极有养殖技术的罗春根个体养殖鸭、鹅,虽然市场供不应求,每年有10多万元的纯收益,但“一枝独秀”的养殖模式很难提升养殖档次。“我决定成立养殖合作社,我出技术,对社员进行指导,社员分散养殖,这样养殖规模扩大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也增强了。”罗春根的想法得到村民支持,合作社成立之初,就有10多户加入。如今,该合作社成员30余户,通过共享信息,共同发展,年利润近500万元。“赣江水质好,为养鸭、鹅提供了天然的用水环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销售市场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近年来,吉水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通过发挥合作社的龙头作用,科学规划产业示范区,将土地合理流转到产业大户手中,形成醪桥镇固洲百里荷花观光带、阜田镇十里油茶示范基地等农业观光基地20多个,崛起了一座座休闲农庄、绿色山庄、生态新村,很好地带动了当地生态观光旅游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