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公开“三公经费”账本,目的在哪里?

11.08.2015  10:53

  8月7日,甘肃省教育厅发布了2014年度部门决算及“三公”经费信息公开说明。纳入省教育厅2014年部门决算编制范围的56个机构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总额2350.56万元,较上年度减少32%。(8月9日《兰州晨报》)

  “三公”消费,历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它触动着公众敏感的神经。早在前几年坊间就有过“传说”,全国每年“三公经费”高达9000亿元天文数字。虽然后来相关人士出来申明,查无实据属于以讹传讹,但老百姓质疑之声一直未曾消停。甚至,在部分公众的眼里,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几乎就是“公款出国、公车私用和公款吃喝”的“代名词”。之所以公众会无限“遐想”,最根本在于政府对“三公”经费不公开、不具体、不解释。而近年来,教育部门“三公”消费乱象时有发生,因此,甘肃省教育厅公开公开自家的“账本”是极为必要的。

  从甘肃省教育厅公开的账本中,可以看到其所属独立编制决算机构数有56个,包括省内高校及厅机关、省教科所、省自考办、省招办等。去年,56个单位“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总额2350.56万元,较上年度减少32%,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27.99万元,较上年度减少62%;公务接待费用1044.67万元,较上年度减少32%;公务用车购置费和运行费1277.89万元(公务用车购置费0元,公务用车运行费1277.89万元),较上年度减少31%。不难看出,该省教育部门遵照国务院的要求缩紧“银根”,令“三公”经费较之2013年有较大的降幅。

  暂且不论甘肃省教育厅公开的账本有多少“干货”,就其有底气公开还是值得肯定的。此前,有的部门和单位怕数据差距大,迟迟不敢公布“账本”;有的就算公开了“账本”,也是做给公众“”的。就像云南某局曾经公布的三公经费为0元,当时曾一度引发质疑。须知,产生“三公”经费是正常的。咱打个比方吧,就好比生产企业断料后只能“停机待料”,只有待原材料补充后才能恢复生产。而各部门就像一台机器,“三公”经费则是“原村料”,有了“原材料”才能让机器正常运转。可以想见,0元的“三公”经费不仅是技术上的问题,更是一个制度性问题,暴露出公共财政经费管理的混乱。

  有鉴于此,各部门应本着“三严三实”的态度,加强管理严卡“三公”消费的“关口”,用科学化、制度化的手段把工作做“”、做“”,提升数据真实性和说服力。同时认识到,公开“三公”经费,不是为公开而公开,其目的在于形成有效的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督,促使各部门厉行节约、防止产生腐败现象,给公众一个“明白”,给政府部门一个“清白”,从而促进社会和谐,进而保障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