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凯晋:读《徐志摩精选集》有感

18.06.2014  12:18

  人生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而读书便是这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读书中,我们收获了知识,开拓了视野,陶冶了情操,甚至与书中观点产生了共鸣,这又何尝不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呢!

 

  一本好书,能给人以无数的精神愉悦,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会让我获得深刻的启迪和思考,而我认为《徐志摩精选集》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我一直爱看散文,不知道他在写什么,且觉得徐志摩写作也不过是这样,没看出来哪儿好。在《即使打破了头,也要还我灵魂的自由》这篇文章里,他这样写道“照群众行为看起来,中国人是最残忍的民族。照个人行为看起来,中国人大多数是最无耻的人……”我觉得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中国人,能够如此客观,一针见血地指出缺点、鄙陋所在,实属不易。但我更多地认为,他的想法过于偏激,他思想的脐带与欧洲上流社会相连接,而与中国当时的社会实际脱轨。

 

  起初觉得不以为然,后来又觉得很有激情,就是那种我内心深处长期缺乏的情感。这种情感在《海滩上种花》这篇文章里表现的尤为明显。“耶稣为什么不怕上十字架?弥尔顿何以瞎了眼还要作诗?贝多芬何以聋了还要制音乐?……因为这些人道的英雄,都有他们不可动摇的信心!”大家就是大家,仅寥寥数语就让我的心受到莫大的震动。

 

  的确,那些成功的作家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却有着超乎常人的成就,为什么?因为他们有信念,并矢志不渝地坚持自己的信念。那什么是信念,在他的另一篇文章《守旧与玩旧》里,解释了这个简单,却又不同寻常的词语。他说:一个没有自己基本信念的人,不论他是新是旧,不但没权力充任思想的领袖,并且不能在思想界里占任何位置。文如其人,这句话说得真的没有错,读他的文章,无时无刻不被他那浓烈的感情所感染,由此我冒昧地猜测他是一个率真、渴望爱、向往自由的人。

 

  感情浓郁,语言华丽却又不失朴实真切是他文章的主要特点,如代表作《再别康桥》里,以优美却不浮华的词藻,表达了他对于康桥深深的眷恋和热爱之情。当然,也有朴实真切的文章,如《我的祖母至死》中,他以相当大的篇幅和清丽的文字,表达了自己对已故祖母的感激和深切的怀念之情,其中不乏传神逼真的描述。

 

  看完《徐志摩精选集》,只有一个感觉,原来徐志摩就是传说中的“优质文艺青年”。然而,命运总是多舛,才华横溢的他死于飞机失事,让人不得不感到惋惜。

 

 

      (作者单位:信州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