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宜孤儿院143名孩子幸福成长"校长爸爸"您是我们成长的阶梯
分宜县有一个特殊的“家”,名叫“德仁苑”。家中小孩都是一些孤儿或单亲孩子,家长是一位小学校长,孩子们亲切地称他为“校长爸爸”。校长退休后,孩子们都舍不得他离开,他也放心不下这里的孩子,如今仍在辛苦经营着这个“家”。先后有82名孩子走出“德仁苑”到外求学,目前家里还有61名孩子。这位“校长爸爸”,就是原分宜县第一小学校长黄梅生。7日,记者走近这个“家”,了解到其背后的温暖故事。
“校长爸爸”和孩子们在一起
6年奔波化缘 孤儿院终建成
一脸的真诚,儒雅的谈吐,这是黄梅生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黄梅生1959年11月出生在分宜县杨桥镇一个农民家庭,兄妹8人,他排行老二。母亲不识字,却坚持让孩子们都去上学。从19岁开始,他就在农村当民办老师,20岁考入江西教育学院,毕业后从事小学教育工作。1998年8月,在分宜杨桥镇初级中学当了8年校长的黄梅生,调任分宜县教体局副局长。后来,因为当时分宜一小的老校长病故,县里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有人便推荐了黄梅生。就这样,黄梅生担任分宜县教体局副局长兼分宜一小校长。
2003年春节期间的一天,黄梅生家访时,来到了一个学生家,只见一间漆黑潮湿的小屋内,大过年的,桌上只有一碗萝卜和一碗白菜。原来,这个9岁的孩子从小就没有父母,跟着年过八旬、双腿残疾的奶奶相依为命。在随后的家访中,他了解到很多孩子都无人照顾,就萌生了办孤儿院的念头。
筹建孤儿院谈何容易,庞大的资金从何而来?黄梅生对全县孤儿的生活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把调查到的情况汇编为一份详细的报告,不断向政府求助,到处找爱心企业家化缘。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达6年的奔波,由共青团江西省委牵线搭桥,在有关部门大力的支持下,争取到上海德仁基金会资助的30万元,分宜县和分宜一小再自筹了30多万元,于2008年9月完成了“德仁苑”的建设。同年10月,首批34名孤儿入住,他们被安插在分宜一小相应的班级接受义务教育,食宿费用全免。
每天坚持捐款 他感染了周边人
从2008年开始,黄梅生就在分宜一小校门口设立捐款箱,号召广大师生为“德仁苑”的孤儿捐款,他自己坚持每天捐款,多则10元,少则1元、几角,从未间断,每学期捐款上千元。在他的带动下,许多老师、学生和家长都积极捐款,每学期的捐款数额达近2万元。
“校长爸爸”这个称谓,最早来自“德仁苑”一位孤儿的周记,因为孩子们从黄梅生身上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黄梅生把每个孩子的生日都记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给他们办生日会并送上礼物。如果出远门,他一定会给孩子们带来当地的土特产。
为了让孩子们快乐成长,黄梅生想方设法建设一个快乐教育基地,筹资20多万元,在江西锻压厂原子弟学校,建了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素质教育强化训练基地”,老师带领学生们诵读古诗文、捏泥塑、学珠心算、唱红歌,参观历史文化博物馆、农具陈列室,了解分宜的历史文化和分宜人民革命史,并进行跳长绳、踩高跷等体能训练。
多年来,黄梅生获得过“省敬老先进个人”和“江西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每次回来他都把奖金捐出来。2013年,他从分宜一小退休。他告诉记者,本来想好好安度晚年的他还是放不下“德仁苑”的孩子们,自己会继续投入到这份“幸福事业”中,帮助更多的孩子。
他人评价
黄校长为了创办孤儿院,付出了很多,从资金场地到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每件事他都认真去做,用善心、用责任去坚守,并乐此不疲。我也是被他的精神力量所感动。我会一直陪着他坚持走下去……——“德仁苑”李晓生老师
黄校长是个治学严谨、点子很多的“教育家”。针对学生们课堂外种种坏习惯,他先后举办爷爷奶奶家长会、小学生家庭文明卧室评比、母亲节父亲节感恩系列活动等家校互动活动,激励孩子们养成爱劳动、孝敬长辈的好习惯。——分宜一小老师
■信息日报记者何琪 文/图